從不少代表委員提出相關建議,到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新基建無疑是今年兩會的熱點之一。
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這簡明扼要地為新基建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次疫情期間,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消費、辦公、教育、物流,特別是疫情防控領域的疫情監測、遠程醫療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表現十分亮眼。
而得益于信息技術的快速迭代升級,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積極融入新基建的發展,助力金融機構、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轉型。
迎新基建政策東風
降本增效、惠民利企一直以來都是信息技術賦能實體企業與金融機構的目標之一。隨著企業數字化進程的加速,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技術迎來了新基建政策利好。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的范圍包含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就最近一年被頻繁提及的區塊鏈而言,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實踐來看,其目前正更多地應用于幫助企業加快數字化升級。
近日,京東數科依托其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數字存證平臺,推出了區塊鏈電子合同、區塊鏈商業秘密保護兩大應用。前者能夠結合區塊鏈技術將用戶實名認證、簽署過程、合同保全、維權過程等全鏈路數據進行上鏈存證,為企業提供更便捷、安全的數字化合同服務;后者可對企業的商業秘密數據進行打包,生成哈希值后存入存證平臺,對企業的無形資產加強保護。
能夠看到,企業的數字化不僅是將企業信息數字化,同時還要推動企業資產的數字化,可以說,區塊鏈為企業數字化過程提供了可信、安全的技術支撐。在業內人士看來,乘著新基建的東風,不僅是金融領域,區塊鏈還有望很快發展滲透進各社會經濟領域,與產業深度融合,未來將繼續從技術層、應用層、產業層等方面加速展開。
可以預見,隨著新一代信息網絡、5G技術等新基建的持續推進,數據將迎來海量的增長。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影響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工具。
“AI+”促產業智能化升級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新基建涵蓋范圍還包括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創新基礎設施,如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這些領域的發展需要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并提供有力支撐,可以說它們是影響和推動新基建發展的基礎工具。特別是對于創新基礎設施領域而言,涵蓋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是支撐其發展的核心。而與民生息息相關并融合了人工智能、云計算、5G等技術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被視為是新基建的重點發展領域。
當前,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傳統的汽車、物流、交通等產業正探索落地相關項目。針對汽車檢測環節,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天津長城濱銀汽車金融公司董事王鳳英也在今年兩會上建議,推動機動車檢測技術向智能化、大數據方向發展,全面提升機動車檢測效率;建立機動車智能檢測體系,完善數據共享和使用機制。適應移動互聯網與云服務的發展趨勢,建立基于5G+AI的機動車智能檢測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也將視角聚焦在了智能交通領域。“新基建戰略意義重大,必須預防‘重價格、輕技術’的采購導向。”他認為,應進一步優化我國智能交通項目采購規則,對技術領先的產品,在價格方面應有一定程度的忍受力,營造在合理價格中標基礎上、注重技術創新為基本導向的政府采購環境。
新基建賦能金融科技
不僅是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智慧金融的發展前景也被普遍看好。其中,智慧金融服務平臺的打造,需要依托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和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持續挖掘金融科技價值。
對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經過多年的深耕與積累,已具備了技術與服務的先發優勢,在新基建浪潮下,新業態、新模式涌現,技術毫無疑問將是核心競爭力之一。科技企業、金融科技公司、科研機構將爭相布局并發展物聯網、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在技術領域展開新一輪的市場角逐。
新基建賦能之下,金融領域的各場景將被打通,海量的數據應用也將進一步推動風控的準確性和服務的便捷性。特別是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多位兩會代表也建議,要順應新基建發展趨勢,推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小微企業融資中的應用,加強運用金融科技。
金融領域多年前率先開啟了數字化進程,也是新基建的一個縮影。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技術加速向縱深滲透,金融科技繼續向著效率和服務的變革挺進,對于金融機構、實體企業數字化的影響將更加深入。因此,在新基建為金融科技行業帶來發展紅利的同時,仍需要警惕并防范因新生事物的出現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