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基建作為當下最強勁的產業風口之一,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2020-05-27

來源:控制工程網

導語:疫情下,電子商務、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無人技術、機器人、健康碼、直播等基于新型基礎設施的應用和服務,為打贏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蘇經濟“兩場仗”提供了重要支撐,讓人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推動新基建的重要價值和重大意義。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下稱“新基建”)被首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實際上,在此之前,無論是中央推動經濟復蘇發展的頂層設計,還是各地方政府未來重大投資項目的布局計劃,新基建都已多次出現,已經是當下最強勁的產業風口之一。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曾就新基建給出過“權威解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當然,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也特別指出,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發改委將持續跟蹤研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雖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但它在客觀上也成為了新基建的加速器之一。疫情下,電子商務、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無人技術、機器人、健康碼、直播等基于新型基礎設施的應用和服務,為打贏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蘇經濟“兩場仗”提供了重要支撐,讓人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推動新基建的重要價值和重大意義。

  那么,新基建相比傳統基建到底“新”在哪里?又該如何“建”?這成為了今年兩會期間最被熱議的話題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新基建要鼓勵自主可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雖然疫情使得新基建的熱度變得越來越高,但從根本上說,還是因為新基建的提出順應了時代浪潮,意義重大、恰逢其時。信息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與工業時代的基礎設施完全不同,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未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在全球競爭獲得有利地位,都至關重要。

  新基建下,創新基礎設施的中心是人工智能,但是,目前人工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也就是深度學習的操作框架,基本上還是使用的美國技術,中國絕大多數的人工智能應用也還是構建在美國的深度學習框架之上的。

  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框架操作系統,就像是PC時代的Windows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安卓,目前,中國還是處于受制于人、被“卡脖子”的狀態,而且從信息安全的角度講,也會存在很多問題和隱憂。所以,中國應該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框架發展,加強人工智能基礎和應用人才培養,從而實現人工智能產業的自主可控發展。

  新基建涵蓋的內容很多,一定要做好頂層設計,確定好哪些行業和領域是需要集中力量大力去做的,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甄別出那些可以大幅度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效率的方向,尤其是那些重點發力之后,會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強烈的領域。

  比如,發展智能交通。經過我們的測算,在智能交通領域,僅僅通過軟件的形式,就可以使得目前的交通效率提升15%-30%。目前,交通在GDP中占比是很大的,去年僅汽車消費就有10萬億的規模,在GDP中的占比大約10%。如果加上加油、保險等周邊消費,就可以占到GDP的16%。這就意味著,如果交通領域的效率提升15%-30%,就能夠使得GDP增加2.4%-4.8%,這對整個中國的經濟會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而且,智能交通所能帶來的還不僅僅只是經濟層面的提升,它對于人民生活獲得感和滿足感也有明顯的提升,比如堵車少了,交通事故也變少了。之前,百度曾通過交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信號燈的時間進行實時調控,并且已經在一些城市開始實踐,取得了非常好的實際效果。

  新基建對經濟發展及民生改善都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在國家新基建政策的支持下,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的發展有望推動智能經濟早日到來。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發展5G+工業互聯網,推動中國制造“產業躍遷”

  穩經濟是當下中國經濟社會的核心議題。這既是疫情之下保障民生、恢復經濟增長、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要求,也是未來中國經濟在全球價值鏈上實現“產業躍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穩住經濟基本盤,需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

  在供給側,應該大力發展以“新基建”為基礎的智慧經濟,穩定全球供應鏈產業鏈,以實現中國制造的“產業躍遷”。新基建既是先進的智能科技,又是賦能智慧經濟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新基建,有利于賦能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變革,釋放效率紅利。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多年來推動經濟高速增長。而未來,則要提升“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能力,從而推動制造業持續創新發展。

  在需求側,應當繼續大力促進信息產品消費,強力拉動內需,讓消費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這三點對于穩定中國經濟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三位一體”,不可或缺。

  5G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通過工業互聯網催生更多數據,充分利用大數據工具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改進各行各業效率和決策方式,加快各行各業智能化步伐。“5G+工業互聯網+智能化”作為有效抓手,對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產業配套最完善的制造業體系,在全球供應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四次產業革命為中國制造實現“產業躍遷”提供了新的跳板。因為在引領本次產業革命的物聯網、邊緣計算、云計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跟其它國家基本處于相同起跑線上,有些方面還具有比較優勢。

  一旦這個全新的“端-邊-云-網-智”的技術架構與中國體量龐大的制造業相結合,新的智能制造產業將釋放出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效率紅利。因此,中國應當通過大力發展以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為驅動的智慧經濟,推動中國制造業實現“產業躍遷”,重新“卡位”全球價值鏈,在后疫情時代增強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發展商業航天,將衛星互聯網納入“十四五”

  “十三五”期間,我國出臺了多項支持和鼓勵商業航天發展的政策條例,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商業航天具有顯著的技術牽引和產業帶動作用,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抓手。隨著衛星互聯網被列為新基建重要發展范疇,為商業航天領域帶來廣闊發展機遇。

  衛星互聯網的產業鏈條中,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衛星運營及服務等產業鏈環節,均屬于高投入、長周期的高新技術領域,目前行業涌現的大多數企業處于從起步到躍升的發展階段,體量較小,側重研發投入。衛星互聯網領域需要國家層面加強頂層的規劃和牽引,多維度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推動整個商業航天產業鏈的發展。因此,我建議:一是將衛星互聯網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納入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衛星互聯網相關商業航天企業是國家航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商業航天企業參與航天智能制造產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扶持力度。

  二是進一步改革國內衛星頻率申請協調機制,優化和簡化我國衛星網絡資料申報管理流程,采取國際上普遍做法,即降低向國際電聯申報頻率軌道資源的門檻,將監管重點后移至國內頻率落地及運營許可上,提高國際頻率軌道資源爭奪的主動性,并在申請小型衛星、試驗衛星頻率軌道資源方面提供快速通道,減少審批流程等。

  三是進一步放開對民營企業應用商業衛星開展商業服務的行業準入限制。例如,支持民營企業有序開展衛星通信基礎電信業務,充分調動和發揮民營企業的力量與優勢,進一步增強我國空間信息應用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四是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引導作用,設立大規模的重點扶持民營商業航天的國家發展基金,并鼓勵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撬動社會資本聯合成立商業航天產業基金,支持和鼓勵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推動民營商業航天產業鏈的完善和產業生態的構建。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給新基建夯實安全地基重點“盯防”工業互聯網安全

  新基建本質是數字化基建,國家推動新基建,是很有前瞻性與魄力的決策,相當于我們又有機會比其他國家領先一步,盡快實現全社會、全行業數字化。但隨著新基建進一步促進網絡空間與物理空間的連通和融合,也加快了“大安全”時代的來臨。網絡安全不再只影響虛擬空間,而是擴展到了現實世界,對國家安全、社會安全、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網絡安全是新基建最重要的基礎型技術之一,必須要在新基建推進過程中同步部署。只有構建新基建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才能保障新基建戰略的順利推進和數字經濟的健康繁榮。

  具體來說,一是要運用整體思維,規劃新基建網絡安全防護體系頂層設計;二是要同步建設新基建的安全基礎設施,聚焦新基建安全防護能力構建;三是要強化大數據平臺安全,實現安全的大數據協同計算;四是要開展常態化網絡安全攻防對抗演習,持續檢驗和提升新基建安全能力。

  網絡安全貫穿新基建的戰略安全、技術安全、應用安全和運行安全的始終,其中,最突出的是“一套關鍵基礎設施”和“一個重度場景”的安全問題。

  一套關鍵基礎型設施指的是5G建設。5G的價值并不簡單地的是讓我們手機看視頻更快了,而是為我們整個產業互聯網,整個物聯網時代打造的。作為新一代的數字基礎設施,5G在賦能發展的同時也將引發新的網絡安全風險,其安全性具有基礎性和全局性意義。因此應當從戰略高度審視5G網絡安全的重大意義和緊迫性,加強5G安全的頂層設計,制定“國家5G安全戰略”。

  一個重度場景則指的是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是新基建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保障新基建安全應重點“盯防”工業互聯網的安全。因此,要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建設,為國家實體經濟和社會保駕護航。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新基建不是簡單降本增效,更是降低技術和服務的門檻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不同在于,傳統的基建是以“大資本、大工程”為特點的實體公共設施,而新基建的一大特點就是它是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基礎設施,是一個“大平臺、大運營”的數字平臺。

  這些數字基礎設施會給普通人帶來巨大的價值,普通人也可以借助數字化的方法,獲得精準而普惠的數字化服務。比如,過去銀行也很想服務中小商戶,但沒有一個精準觸達的渠道,沒有足夠低的服務成本,更難進行信用評估。因此,中小企業才會貸款很難,很多農戶連銀行卡都沒有,但數字化可以解決這些難題。當然,這里需要大量的技術,這也是我們推動新基建的意義。

  新基建不是簡單的降本增效,由于它能夠降低了技術和服務的門檻,這會使得我們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服務模式。基于新基建的各類數字化服務可以方便地服務數千萬家中小企業和數億消費者。

  此次的新冠疫情,凸顯了數字基礎設施的強大支撐力,全社會都意識到政府治理、民生服務、生產生活都可以通過數字化來加速,當然也包括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新基建也是在這個背景當中被加速推進的,因為全社會都看到了數字基礎設施的必要性和數字化服務治理的必要性。

  當然,這背后也蘊含著巨大的產業機會。以阿里巴巴為例,已經決定在未來三年在新基建領域投資2000億,主要用于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未來十年是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關鍵“安裝期”。云計算是數字技術基礎設施的底座,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必須協同發展,才能產生聚變效應和輻射效應。此外,新基建不能僅重視建設,更重要的是運營、生態體系及創新的軟環境和相應人才供給。

  新基建作為新興產業,一端連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同時提升供給側和需求側,是供需雙螺旋互動模式的整體升級。加快推進新基建,是通過加速構建基礎設施底座的創新生態,加速新技術的應用、新模式的孵化、新業態的涌現。總之,新基建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