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臺積電官宣將應美國“邀請”前往美國投建5nm晶圓代工廠,為此,SemiWiki特地于5月19日對該美國工廠做了一項成本分析。
該工廠計劃于2021年開建,預計將于2024年實現量產,從2021-2029年的總資本支出高達120億美元,那么其成本相比臺積電的臺灣工廠將會有什么表現?IC Knowledge LLC將通過戰略成本和價格模型進行計算。
生產晶圓成本增加1.3%
臺積電目前有5個300mm晶圓制造廠,除了中國大陸的1個外,其余4個均位于中國臺灣,且均為Gigag Fab站點,采用共享中央設施工廠的生產模式,相對獨立建立的Fab廠,Gigag Fab可減少25%的建設成本。
與位于中國大陸工廠采用母公司淘汰的二手設備不同,美國工廠將采用全新的裝備,臺積電將會為該廠配套20套晶圓設備,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即將開建的美國工廠產能為2萬片/月,其晶圓生產成本將比中國臺灣的Gigag Fab高出約1.3%。
美國勞工提升3.4%成本增幅
本土化發展,臺積電將會為該廠招聘約1600名美國相關產業人才,由此產生的勞工成本和公共事業成本將會使晶圓制造成本增加約3.4%。
低產能再拉升3.8%成本
美國新工廠的計劃產能為2萬片/月,而臺積電在中國臺灣運營的3個5nm晶圓廠的標配產能都是3萬片/月,相同條件下,該美國新工廠的晶圓成本將會比中國臺灣工廠的成本高約3.8%。
根據IC Knowledge LLC的分析,在不考慮美國更高稅收影響的前提下,臺積電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5nm工廠的晶圓制造成本將比其大本營的生產成本高出約8.5%。
臺積電2019年營收346億美元,凈利潤為115.3億美元,利潤率為33.3%,若以此為基準,臺積電美國新工廠的利潤率將會下滑超過5個百分點。
為此,SemiWiki分析認為,美國政府強扭的這個瓜并不甜,臺積電從一開始就對美國的邀約不感冒,但胳膊擰不過大腿,被“應邀”投建。未來如果美國證據出現變動或是臺積電缺乏后續行動,該項目將會停留在紙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