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創板日報12日報道,美國半導體設備商LAM(泛林半導體)和AMAT(應材公司)對國內半導體代工廠(如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等發函,要求禁止用其設備生產軍用產品,并啟動“無限追溯”機制。新浪財經13日零時報道稱,中信證券電子組回應美國對華半導體代工廠禁令系謠傳,不少半導體人懸著的心稍稍放下。然而就在新浪財經發文不久后中信證券研究就于當日午間,通過官微“CITICS電子研究”發布聲明稱并未接受任何媒體采訪,因此相關報道和中信證券研究部觀點無關。同時,中信證券電子組稱已經詢問相關上市公司,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方面也并未收到類似函件,一時之間,關于美商啟動半導體無線追溯的說法再度喧囂四起。
追溯到美東時間4月2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采取3項新的出口管制措施,美國認為中國、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的一些進口企業,為了軍事用途和軍事目的,以民用進口方式獲取可用于發展武器、軍用飛機等軍事目的的美國技術,規避美國出口管制。美國商務部擬定的出口管制新規具體分為三項:1、擴大對上述國家的軍事用戶/軍事用途管控;2、取消許可例外中的民用許可例外條款;3、擬商議取消許可例外中的再出口許可例外條款。此次傳出的泛林集團和應材公司發出的通知信函就是對4月27日美國商務部就宣布了針對中國出口實施新的限制措施的一種深化。
該傳聞一出,引起業內軒然大波,企業層面已經無法對此禁令有任何掙扎余地,但國家對芯片從上游到下游的投入,應該會持續加快加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國進口排名中芯片業每年第二,第一是旅游,第三才是石油。前十中,還有礦石,糧食,通訊設備,以及液晶屏等行業,真正卡脖子的技術行業都是跟半導體相關的行業。再看美國排名前十的500強,IT企業占據半壁江山。所以補全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將對整個中國和世界經濟乃至政治布局產生重大影響。
細觀半導體產業鏈,其實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降低成本,從硅片到光刻膠,到代工和封測,以及上頭的fabless設計,中國一旦擁有半導體行業的話語權,強大的產業流水化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以成本優勢淘汰美國公司。整個半導體行業不僅僅只有CPU、固態這種產品,更涉及到的是精密儀器和材料領域等一些頂層學科。如果國內半導體行業的高端領域不再受美國掣肘,那么首先日常中常見的半導體產品,比如CPU、固態、內存等價格將會大幅下降,研發和持續生產的投入資金壓力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減輕。其次,精密儀器制造工業和配套的工業能夠負擔當前以及未來的更精細化的制造需求。拿DUV和EUV舉例來說,在新的光刻技術或者新技術出來前,晶圓的生產繞不開這東西,但是一旦國內能夠獨立生產,那么我們在某些領域的制造能力就已經能夠和走在行業前端的一些國家相抗衡了。以上還只是粗淺談到掌握半導體對制造業產品和行業的巨大推動力,更不用說尖端核心行業技術對航天航空乃至整個高科技軍工業的重大影響。
新規將于今年6月生效,對此,美國業界也表示了極大擔憂。硅谷領導力集團在周一(11日)致信美國商務部部長,要求美國對半導體行業及其附屬技術的出口管制進行任何改變,都應通過擬議的規則執行,并在實施前應征詢公眾意見。信中稱指出,半導體出口管制的過度應用將削弱美國在創新方面的全球主導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當地的研究機構和企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間的合作。對某些最有前途的技術的出口管制將剝奪美國研究人員與外國合作伙伴的聯系,并阻礙美國公司開發和增強產品和服務。美國甚至將因此落后于沒有此類限制的全球競爭對手。美國參議員認為,新規是一把雙刃劍,在限制向中國出口芯片的同時將會傷害美國的芯片制造商。他們敦促美國總統特朗普應當避免這一行為,因為保證這些制造商的利益在應對新冠肺炎和恢復美國經濟至關重要。
但不論特朗普政府的最終決策如何,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已在西方世界達成共識。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加征關稅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歐美對華的經濟制裁活動。半導體“無限追溯”只是大環境下的一個小縮影,而無論是真是假,掌握核心技術,增加硬實力永遠是國內半導體行業在風云詭譎的大國對峙局勢下的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