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家發改委正式明確了“新基建”的范疇,衛星互聯網被納入以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通信基礎設施。何為衛星互聯網?衛星互聯網即通過衛星為全球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實際上,衛星互聯網并非新事物,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相關項目。
5月14日,國內商業衛星公司九天微星宣布完成2.7億元B輪融資,這是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范疇后行業內的首度重大融資進展。這筆融資體現了資本市場對于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的看好,也預示著衛星互聯網未來市場前景確實可以期待。
衛星互聯網突然走紅,與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密切相關。近期,全球掀起了觀測“星鏈衛星”的熱潮,而這些衛星正是SpaceX為打造衛星互聯網生態所發射的。目前,SpaceX已經將第五批60顆星鏈衛星送入太空,在衛星互聯網領域可謂是“一枝獨秀”。
除了SpaceX公司外,法國初創公司Kinéis、美國初創公司Skylo和Astranis等幾家衛星通訊公司都先后完成了上億美元級的巨額融資,用于打造下一代衛星與物聯網通訊技術。因而我們可以發現,作為新一代關鍵通信基礎設施,衛星互聯網技術將成為新的市場競爭焦點。
目前,全球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馬斯克也對旗下SpaceX公司的“星鏈”項目充滿信心。馬斯克曾預測,衛星互聯網的客戶數量將有望達到傳統電信運營商的3%以上,到2025年“星鏈計劃”所服務的用戶將超過4000萬,當年收入有望達到300億美元。
此外,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18年018年全球衛星產業總收入為2774億美元,其中衛星制造為195億美元,衛星服務為1265億美元,地面設備為1252億美元,發射領域為62億美元。可以看出,衛星服務占比接近50%,衛星互聯網市場有望在穩固基礎上實現快速發展。
在國內,衛星互聯網市場發展也在積極推進。據悉,國內的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銀河航天等國企、名企都推出了自己的衛星互聯網計劃,吉利公司也開始籌建新公司,意圖進軍低軌衛星通信領域。在這些企業的推動下,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正加速前行,市場結構逐步完善。
九天微星創始人兼CEO謝濤表示,在“新基建”政策的催化作用下,未來的3到5年,國內互聯網衛星行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百公斤以上通信衛星的批量化生產將成為行業剛需,地面終端及應用市場蓄勢待發。從他的話中也可以看出,國內互聯網衛星市場增長空間廣闊。
業內專家認為,在政策、市場、資本等多重利好下,國內有望成長出1-2家類似SpaceX這樣的商業巨頭,從而帶動國內民營航空航天產業與衛星產業的發展。屆時,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與市場增長也將迎來一段穩定加速期。
按照“星鏈計劃”客戶數量比例估算,以及綜合國內市場情況,在衛星互聯網產業加速落地的背景下,預計到2025年,我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或將達到150億美元,產業鏈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20億美元。如果綜合對外服務,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還將有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