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了《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9下半年)跟蹤》報告。據該報告顯示,2019下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69.6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增速回落,同比增長60.9%,PaaS市場增速減緩,同比增長76.3%。
報告顯示,2019年下半年延續了上半年的市場集中化趨勢。阿里、騰訊、中國電信、華為、AWS位居IaaS+PaaS及IaaS市場前五,在IaaS+PaaS市場總體占據76.3%的市場份額,在IaaS市場總體占據77.5%的市場份額,持續拉大競爭優勢。
對于2020年的公有云市場來說,政策利好行業發展和數字經濟發展催生云服務需求增量基本不會改變。
政策方面,日前科技部等五部委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該方案指出,重點支持人工智能、云計算、網絡協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重點基礎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結構與功能材料、制造技術與關鍵部件等重大領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除了政策利好之外,數字經濟的強勁發展也為云市場擴大創造了契機。數字經濟發展推動之下,各類云服務需求紛紛涌現,私有云、共有云、混合云等云服務也在交通、物流、制藥、金融等多個領域加快落地。
除了企業積極采用云技術外,有關政府部門也在積極引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以此實現智慧政務,優化政務處理模式。數字政府、政務便民的建設舉措,促使政府行業大單頻出,如數字東莞、數字拉薩、長沙城市超級大腦等。
2020年的公有云市場來說,很有可能出現企業上云步伐進一步加快、云服務落地場景更加豐富、公有云賽道優勢劣汰趨勢顯著、云計算技術創新提速、邊緣計算進階為一個比較獨立的行業門類等局面。
企業僅僅布局單一技術,似乎已經很難適應各行各業的實際發展需求。綜合引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讓企業實現多條腿走路已經漸成趨勢。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公有云廠商都已經涉足人工智能領域,這是公有云面向toB領域進階的必然趨勢。當人工智能遇到公有云,也出現了軟件派和硬件派這兩大派系。
細分來看,人工智能的軟件派更為強調算法、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帶來的應用層面的創新;人工智能的硬件派更為強調通過智能芯片的迭代升級,構建基于AI硬件芯片的行業系統性解決方案。人工智能的硬件派與軟件派并非完全對立,而是既有區別也有共同點,兩者的側重點和總目標略有差異。
企業上云,似滾滾洪流,勢不可擋,氣勢如虹。2020年,科技企業、老牌云服務廠商、新興人工智能創企之間將基于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云服務類型展開新一輪的競爭。或許在2020年年終,我們可以對今年云計算市場的整體格局擁有更為全面、深入和系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