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疫情催化下,美日制造業撤離中國卷土重來?

時間:2020-04-22

來源:中國傳動網 編輯部

導語:當地時間4月10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向全美呼吁: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該考慮撤離中國,美國政府提供全部的“搬家”費用支持。緊隨其后,日本推出了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抗疫經濟救助計劃,其中有一個“改革供應鏈”的項目,專門列出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用于資助日本制造商將生產線撤出中國,以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

當地時間4月10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向全美呼吁:

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該考慮撤離中國,美國政府提供全部的“搬家”費用支持。

庫德洛還說:“我想說的是,100%立即為每一個工廠、設備、知識產權、建筑、翻新支付全部費用。”

緊隨其后,日本推出了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抗疫經濟救助計劃,其中有一個“改革供應鏈”的項目,專門列出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用于資助日本制造商將生產線撤出中國,以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

消息一出,引發了不少網友的擔憂,有人認為這將導致大量的人員失業,甚至讓中國經濟倒退。“逆全球化”、“逃離中國”等言論不絕于耳。事實果真如此嗎?

??▋?▋?▋ 

首先,我們先看看日本這158億人民幣的補助對在華日企意味著什么?據日本外務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進駐中國的日資企業增至7.6萬家。如果每家都搬的話,平均每家能分到20萬人民幣;如果只搬10%,那平均每家能分到200萬人民幣。

這比看到淘寶“滿1000減2元”的促銷方案,還要垂頭喪氣。

就美國來說,其高喊要將制造業撤回美國,可能“政治噱頭要大于實際意義”。由于美國疫情前期的防控決策失誤和疫情發展帶來的失業率飆升導致美國國內矛盾也日益激化,此時美國提出將制造業“撤離中國”只是為了緩和內部矛盾找的一個借口而已。

而日本提出制造業遷出中國,是從降低供應鏈風險和業務連續性角度來考慮的,即避免制造產能集中在單一地區和國家,給企業以后的運營埋下高風險炸彈,一旦出現“疫情”或自然災害,產業鏈可能面臨停擺。

事實上中國作為眾多品牌的零部件加工廠,同樣也是日本當前最大的貿易伙伴,每年日本有大量的零部件和半產品都是源自中國,但在此次疫情影響下,日本不少企業因為中國工廠停工停產受到了較大沖擊。

??▋?▋?▋ 

美日倡導制造業回國也是老調重彈了。早在奧巴馬執政期間就反復被強調,但是持續到今天,一直效果不彰。美國依然是制造業大國,但其制造業占GDP比重已經降到了11%,創72年來新低。日本方面,2018年、2019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都實現了同比增長(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

撤離中國,想法很美好,現實有點骨感。

過去三十年,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產業分工和供應鏈的國際協作,最根本的動力在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追求:

成本最優!

制造業搬遷回國,首先要面臨的就是高昂的成本問題。少數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部分搬回本國或者東南亞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大量的產業遷移并不現實。即使政府承擔全部的“搬家費”,回國后重建產業鏈的成本也依然會給美日企業造成巨大負擔。從資本逐利的角度來看,有幾個企業愿意承擔企業遷回本國經營利潤和行業競爭力下滑、被競爭對手淘汰的風險?

其次,產業鏈不配合。

從產業鏈分布的廣度方面來看,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252個小類,從而形成了一個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

因此,即使三星將工廠搬遷到了越南依然要大量從中國進口零部件和材料進行生產,因為越南本身只是組裝,并沒有齊全的供應鏈。這次疫情的影響導致中國供應鏈企業無法正常生產,因此元件的供應跟不上三星在越南、印度等地的工廠需求,導致工廠的生產制造受到影響。

蘋果此前也試圖將手機、iPad、Mac等組裝制造業務轉移至美國。但蘋果在進入深入調查后發現它無法遠離中國供應鏈,如果在美國完成這些產品的組裝制造工廠,不僅美國工人的成本奇高讓它難以承受,美國缺乏相關的供應鏈企業,導致它仍需要從中國進口相關的元件,再加上物流運輸成本,最終它選擇放棄在美國制造相關的產品。

最后,中國市場巨大。

4月7日,廣東省政府與埃克森美孚公司招聘視頻會議,共同協商推進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建設。該項目不僅投資巨大——100億美元,而且是美商獨資企業!當然,埃克森美孚來中國的原因也很簡單,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化工市場。埃克森美孚要發展,怎么會錯過中國市場?

比埃克森美孚名氣更大的是特斯拉,為分食中國巨大的電動車市場,特斯拉在華投資建設上海超級工廠,總投資高達500億元人民幣。

據美國商務部BEA統計,即使在全球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2018年,美國企業在華投資收益率仍達到11.2%,較在全球8.9%的投資收益率高出了2.2個百分點。

同樣在機器人市場上,中國依舊是日本企業的廣闊舞臺。國際機器人聯盟(IFF)預計由于工廠自動化的進展等原因,到2022年為止世界機器人市場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2%。其中,中國和日美歐等國相比,機器人的引進余地更大。

正是預計到這樣的成長,發那科于2019年在廣東省廣州市等3個城市為強化機器人的工程功能等新設了相關事業部。川崎在重慶擴充了其生產線。安川電機2018年在江蘇省常州市增設機器人工廠。三菱電機將在常熟市開始機器人生產等......

?▋?▋?▋?▋

綜合來看,大規模撤離不現實。

從全球制造業的發展軌跡來看,遵循著“美日韓-中國臺灣-大陸”的趨勢,目前東南亞正在崛起。未來,全球制造業還可能轉向非洲,這是全球一體化和產業高度分工的必然結果。強行扭轉大勢似乎困難重重!

產業轉移是必然趨勢,這也是中國制造業競爭力強大的標志。

不過,從美日政府頻頻倡導將制造業撤出中國我們也可以看出,鼓勵制造業企業回流,減少對中國制造業的依賴,將會是發達國家政府追求的長期目標。這是危也是機,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課題將貫穿始終。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