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我們之前的文章主要討論了疫情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疫情籠罩下的中國制造業;疫情籠罩下的中國制造業(二)),顯然現在全球制造業都受到了沖擊,我們在美國的分析師給出了他對全球制造業短期走向的一些預測。
本文主要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全球范圍內COVID-19疫情在未來幾個月可能的發展情況
中國制造業的供應鏈在一段時間的中斷后,會如何自行恢復
我們對全球制造業產出的短期預測
1分析師導語
“我們身為技術分析師,就是要對自己涉足的市場做出預測。我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時刻,這項工作變得尤其艱巨。我們平常的經濟預測不再適用,不得不去思考各種短期指標,試圖理清目前的情況。在InteractAnalysis,我們通過來自客戶和團隊的一手反饋和大量的二手數據進行一系列推測,以此為思維導向,幫助我們完成工作。我們的分析文章旨在分享這些推測,希望這些推測會對我們的客戶和讀者有用。以下是一些要點?!?/p>
2COVID-19在未來數月是否會繼續發酵?
我們目前認為,在未來兩個月的時間里,COVID-19的感染人數將會繼續加速攀升,鑒于一些地區目前已經在采取更加嚴格的補救措施,感染人數將率先在這些地區開始得到控制。我們預計到八月中旬,感染人數不再呈指數級增長,在發達經濟體中,新增病例將非常少,甚至為零。
但是,這并非意味著我們認為到了八月,一切會恢復正常。新增病例清零、徹底消滅病毒是需要時間的,這個過程將嚴重影響絕大部分的企業,導致全球經濟整體出現不可避免的衰退。
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日本似乎都已經有效遏制了病毒的傳播。最近幾周在這些地區發生的事情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我們主要認為,一旦實施高級別的遏制措施,假以時日,病例增速會放緩,新增病例會減少。在中國,本國人口中似乎已經不再有新增病例,武漢一連十幾天都是零新增,這強有力地向世界證明了嚴格的遏制措施的確卓有成效。問題就在于,其他地方能以多快的速度落實這些措施,能夠落實什么程度。
如果各地積極采取措施,我們認為,大約要過8-10周的時間,新增病例才不會以指數級速度增長。所以,如果某個國家今天開始積極行動,我們預測該地病毒的傳播在五月底就會得到控制。
最后這個時間節點也許會是此次預測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我們認為,一旦感染率降低,得到控制,8-10周這個時間節點也不會改變。人們非常關心的一點在于,一旦遏制措施放松下來,某一人群中的病毒又沒有完全被消除,那么病毒也許會卷土重來,感染率又呈指數級上升。在這一方面,中國是重要的風向標,因為中國是第一個有效遏制病毒、幾乎實現病例零新增的地區,而且目前,中國正在放松管控措施。
3中國復工對全球制造業的影響
中國貢獻了將近50%的全球制造業產出,全球供應鏈集成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制造企業的一大擔憂就是,用于生產最終產品和設備的重要零部件目前無法正常供應。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一月/二月供應同比下跌13.5%,顯然,供應受到了一定影響。生產線已經停擺了多久?此次停擺會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何種影響?什么時候會出現影響?
我們駐扎在中國的研究人員估計,截至本文撰寫時,大部分的員工(大概80%-90%)已經復工。雖然目前沒有官方數據支持,但是我們的分析師在經過一系列的觀察分析后,得出了這一結論。我們認為,除了湖北的員工,其他省份的員工在本月底之前都會正常復工。工廠全面恢復生產力還需要時間,我們估計3月20日,機器恢復了50%-60%的產能。我們預測,截至四月底,除了湖北,其他省份的工廠將全面恢復生產,全力運轉,彌補損失的時間。我們預測,湖北還需要4周才能恢復正常。但是湖北只為中國制造業貢獻4%的產量,對中國整個制造業經濟影響有限。不過,注意到湖北擁有強大的電子產業和汽車產業,這些產業將會受到影響。
我們預計中國的供應鏈會出現6周的中斷,這顯然會讓供應鏈接收端的海外生產商遇到麻煩,不得不承擔連鎖反應。但是這一影響也許實際有所削弱,隨著病毒在西方肆虐,一些、也可能是許多生產商自己就會放慢生產腳步,或是關門停產。比如,意大利的疫情非常嚴重,在抗擊疫情的同時,意大利最近宣布非重要工廠至少關門2周。
4全球制造業的預測調整
我們預測疫情嚴重地區的生產將停擺8-10周。樂觀的估計是最快在8-10周內,大部分發達經濟體應該可以在金融市場等核心經濟基礎設施不受到重創的同時,挺過此次疫情。能夠把經濟恢復到正常水平是盡可能消弭疫情長期影響的關鍵,也是我們預測時的另一個重要假設。
我們和咨詢機構ITREconomics展開密切合作,利用ITR的數據對制造業做出預測。2018-2019年,許多地區經濟放緩。但是,ITR曾預測會出現的經濟恢復實際上開始有了苗頭。這就意味著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各個經濟體情勢良好,正要從當下的持續沖擊后恢復?;仡?008-2009年的經濟衰退,我們認為2020年經濟放緩的程度遠沒有當年那么嚴重。當時由于是金融業引發的衰退,情況非常復雜。銀行通常會幫助經濟度過艱難時刻,但是當時銀行處于崩潰狀態,無力提供幫助,才擴大了負面影響?,F在的銀行業要比2008-2009年的時候好得多。
下圖是我們當前(3月27日)對2020年和2021年制造業產出增長預測的調整,與我們在一月發布的預測進行了對比。在ITR數據的幫助下,我們會每月更新一次預測。
在這張表中我們認為不會出現2020年全球制造業并不會出現2009年那樣的大跳水,增速起碼為正。2009年以來,全球制造業經濟價值幾乎翻了一番,所以即便增速小幅放緩,整體價值也會大幅削減。我們目前的預測認為,2020年產值損失9500億美元,即便2021年將恢復部分產值,也無法做到全部恢復。
可以看到,由于目前情況并不穩定,我們只關注到2020-2021年。正常來說,我們會對未來5年做出預測。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更新預測。未來一周,我們將密切關注個別產業部門,盡可能評估病毒帶來的影響,做出細分產業的短期預測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