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口罩機廠復工記:最缺技術工人,“師傅帶徒弟硬頂上去”

時間:2020-02-25

來源:棱鏡 作者 | 李超,編輯 | 楊顥

導語:“全民口罩廠”帶動了“全民口罩機”興起。據業內人士不完全統計,僅珠三角地區春節后就有超過500家自動化設備公司宣布生產口罩機,其中大部分為新增產能并且還在持續增加;上市公司中也不乏參與者,南興股份就在2月10日公告稱,計劃改造家具機械設備產能用于為口罩機廠代工。

“我們2月15日已經恢復了100%產能,20日還有了20%提升,預計三月份,能夠翻一番。”從大年初三(1月27日)趕回廠里,東莞快裕達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俊福已經連續工作近一個月。如今,這家專門生產口罩機長達20年的企業,終于重回軌道。

疫情讓口罩需求暴漲,口罩廠商和上游熔噴布及聚丙烯等紡織化工企業在春節期間成為焦點。隨著更多的企業轉產投入到口罩的生產之中,2月6日,中國石化一條“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的官方微博,讓口罩機這個處于自動化設備領域下的極其細分小行業,一下子進入到了公眾視野。

“全民口罩廠”帶動了“全民口罩機”興起。據業內人士不完全統計,僅珠三角地區春節后就有超過500家自動化設備公司宣布生產口罩機,其中大部分為新增產能并且還在持續增加;上市公司中也不乏參與者,南興股份就在2月10日公告稱,計劃改造家具機械設備產能用于為口罩機廠代工。

盡管廠子的產能已經恢復,但對曾俊福來說,挑戰并沒有結束:首先是核心技術工人不足限制了復產速度;其次,大批跑步進場的新增產能稀釋掉了本就不多的原料供應商。曾俊福正絞盡腦汁,希望把提高的產能完全轉化成產量,打贏眼前這場仗。

緊急復產增產,最缺技術工人

口罩產能瓶頸往上傳導到機器設備一環,是在除夕之前。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曾俊福就開始不斷接到口罩廠老總打來的電話,那時他才明確意識到,需要立即組織提前開工。

快裕達成立于1999年,是自動化設備行業里少數一直以口罩機為主打產品的企業。據曾俊福對《棱鏡》介紹,常規情況下,每月能交付20臺口罩機,50%出口海外。按照生產醫用口罩的一拖一平面機60片/分鐘計算,每臺機器一天滿負荷口罩產出在6萬片左右。

當時,快裕達已經放假一周,除了十來個駐廠過年的工人外,上百名員工散落在全國各地。曾俊福緊急在家通過視頻會議與管理層溝通籌備,大年初一(1月25日),他們向全廠下發倡議書,希望大家盡早返工。

“員工的積極性很高,義無反顧,有人初一初二便從家里動身,初四已經有人在上班了。”考慮到安全和速度,公司讓員工盡量乘坐飛機返廠,單位報銷。為了鼓勵工人返工,曾俊福還將“開工利是”紅包由600元提高到了1000元。“但是,由于一些地方陸續封路,很多人還是沒能出來。”

曾俊福趕回公司是在大年初三下午。他的老家在廣東揭陽市,距離東莞兩百多公里車程。返程當天,他繞道把家在周圍的工人接上。“跟我一起方便,疫情期間也安全,老婆孩子都沒來,我開車路上也有個伴。”曾俊福的順風車載回了四名員工,其中就有最緊缺的技術工人。

與口罩生產相比,口罩機并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流水線和大批工人。通常,普通工人先按照圖紙把供應商送來的定制物料組裝,再由技術工人調試。由于零部件眾多,口罩又是軟性材料,調試過程決定了機器故障率和良品率等核心性能,而這個最為關鍵的環節,又基本依托調試員的經驗技術。因此,技工數量是制約口罩機產能的最大因素,這也成為整個復產中最讓曾俊福頭疼的事。

“像車工鉗工,這些都有專門的培訓機構,但在疫情發生前,自動化設備里沒有專門的口罩機技術領域,更沒有口罩機調試這個工種,都是靠我們自己培養。”曾俊福告訴《棱鏡》,培養一個比較熟練的技工一般需要一年半到三年時間,而快裕達這么多年培養起來的調試師傅總共不過十幾個,“其中有四個在湖北過不來”。

初六正式開工時,快裕達的復工率只有30%。為了盡快復產增產,工廠臨時調整人才培養階梯,把從事初步調試、作為技工預備隊的配機工提前推到一線,“師傅帶徒弟加大力度,硬頂了上去”。

同時,快裕達還削減了產品線,只保留生產N95的折疊機和生產醫用口罩的一拖一平面機,相比一拖二,一拖一機型結構更簡單,性能更穩定,單位產量下能夠節省更多技工勞動。

決定開工后,曾俊福下達的第一道指令是給業務部的:首先,是只接老客戶訂單,因為老客戶對機器熟悉,可以先不派調試員過去,既節約人力,出差也不安全;其次是堅決不漲價。“我告訴業務部,即使他們簽了新客戶,最后也可能刷掉,這是死命令。”曾俊福說。

加之政府協助辦理復工手續和協調人力資源,2月中旬,快裕達恢復了100%產能,他們計劃下個月產能翻倍。

全民口罩機下,上游物料告急

產能并不代表產量。實際上,快裕達目前并不能給出明確的出貨量和出貨日期,因為他們的上游也已經缺貨。

口罩機廠商按照訂單生產,庫存幾乎為零,需要依靠零配件供應商即時供貨,主要包括氣動元件、交換機、鋁型材等,其中最核心的是超聲波焊接系統,在制作口罩和耳帶的時候都要用到,而這恰恰也是目前最緊缺的物資。

快裕達的很多供應商在自身成本提高的情況下,堅持沒有漲價,讓曾俊福深受感動和鼓舞,但斷供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發了價格和采購單,對方準備發貨,第二天又說沒有了,已經接單,但中途又被截胡。”

物料短缺,主要源于口罩機廠家和產能在短時間內的急劇增加,如同口罩機廠無法立即對產能暴增的口罩廠做出反應。

由于在自動化設備行業里細分到幾乎沒有名分,目前并沒有確切數據描述疫情前的口罩機產業。而珠三角因為自動化設備產業鏈完備,產能相對集中,但即便如此,因為利潤微薄且市場需求小,長期從事生產口罩機的專業廠商并不多見。

有業內人士推測,疫情以來,僅珠三角地區就有超過500家自動化設備企業表示要涉足口罩機生產,并且還在持續增加。這部分新增產能有的來自于自動化其他領域,有的來自于產業鏈上下游,有些則來自于其他行業。

除了散落民間的作坊工廠,上市公司中也不乏臨時轉產。2月10日,南興股份公告表示,將與東莞匯通自動化進行戰略合作,利用自身的家居生產設備進行改造,生產100臺口罩機。

而贏合科技、田中精機均表示過正在研發口罩機,但是否實際生產并不確定,僅有瀚川智能明確表示過自己有穩定的口罩機業務,但其主要產品在汽車電子領域,口罩機占比不大。

在一個名為“口罩機廠家直銷”的微信群里,《棱鏡》收到了“下單10天發貨”的訊息。賣家在朋友圈曬出廠房里熱鬧的組裝景象,但強調“詢價詢單勿擾”,只按照“定金排單、快速砸單”的拍賣方法操作。

一個口罩機廠家直銷群

“產能不可能在短時間迅速提升。”曾俊福的理由仍然是技術工人的瓶頸,如果調試不到位,機器會非常不穩定。

通常,口罩機從出圖到配件加工,再到物料送達后組裝調試,制造周期大概在30天到45天。現在為了爭取速度,除前述復工措施外,快裕達還取消了例如顏色、樣式這樣的非標定制,但縮短到十天內對他們來說仍然是天方夜譚。

盡管政府在幫助企業尋找供應鏈上盡了很大力,但快裕達目前兩三百臺訂單的生產計劃,仍然要延期交付。“尋找新的供貨源很難。”

政府補貼助力,未來著力技術研發

2月19日,國家發改委透露,目前國內口罩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100%以上。根據工信部數據,當前國內口罩最大日產能2000萬只,全年最大產能73億只。龐大并且仍在增長的口罩產能如何在疫情后消化,早在2月初,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就表示,口罩企業不用擔心疫情過后產能過剩,只要符合標準,疫情后富余產能將由政府收儲,企業可以加足馬力。

那么,與口罩同時增長的口罩機產能呢?

“疫情結束后短期肯定會受到產能過剩影響,因為整個自動化行業都在做口罩機。但一大波新進產能退出后就會恢復。”曾俊福對此持樂觀態度,他認為,正常情況下,口罩機是個利潤十分微薄的行業,本身又是小市場,疫情結束后,需求量下降,臨時產能肯定會大批退出。

廠家劇增背后除了口罩機一機難求外,還有口罩機價格的一路走高。春節后,用于生產醫用口罩的平面機在部分自動化設備廠家那里,從不到二十萬上漲到了三四十萬,如果交貨周期在一周左右,價格還會更高。

快裕達也見到過“機不擇價”的買家。復工后,一度有人提著100萬現金來廠里討要兩臺設備,因為早已定下堅持不漲價且只接老客戶的規矩,他們果斷拒絕。后來加價求機者甚多,快裕達干脆把標準售價直接貼在了官網醒目位置:一拖一全自動平面機18萬/臺,全自動折疊機36萬/臺。

“客戶拿到機器后要能馬上展開生產,如果新客戶剛入行,不懂行業,拿到機器后包括物料等各方面籌備時間比較長,就失去了快速反應的意義,而且我們也拒絕發國難財。”曾俊福解釋了他為何要首先嚴控客戶和價格才開始接單。

如今,包括員工補貼等在內,快裕達的成本提高了至少10%,在保持原價的基礎上,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為了支持企業生產,政府出臺政策,對他們接受國家調配的機器給予50%的補貼。

“因為我們在這個行業專業做了很多年,政府還有這么多資助,問題不大。”在曾俊福眼中,“疫后”時代口罩機產業的最終落腳點還是要回歸到產品的研發和品質。

他舉例說,大部分口罩機通常只能做到生產自動化,但成品需要工人去手工揀選優次品。2017年,快裕達做了成品自動化的嘗試,在出口韓國的一批機器里增加了自動分揀。他們目前有50%的機器出口,為了供應國內,海外訂單推遲到了至少6月份以后,技術研發也暫時擱置,但等疫情過去后會繼續推進。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把眼前這場仗打贏再考慮別的吧。”曾俊福說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