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2月12日,記者在江寧濱江開發區走訪發現,一批醫療保供企業克服人手緊張等困難,利用自動化流水線、增購設備,加大產能,加速為防疫一線提供后備物資。
自動化生產線提效率,7人日產10萬張無紡布
企業復工,企業最擔心的是人員集聚、交叉感染。而江蘇湛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復工后日產10萬張一次性滅菌無紡布,卻沒為人手短缺發愁,憑借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7名工人就完成了來自武漢火神山醫院等地紛至沓來的訂單。
該公司廠區不大,面積2500平方米。記者看到,廠房內排列著各種大型設備,設計師將CAD圖紙輸入電腦,智能裁剪機就輕松裁剪出各種尺寸的防水一次性滅菌無紡布。
“醫生的手術器具消毒,過去是包在棉布里進行高溫高壓處理,但是最多保存一周就有污染風險。用一次性滅菌無紡布密封的手術器具消毒后,可安全保存180天,這種新材料受到眾多醫院喜愛。”公司副總張偉介紹。
復工最急的訂單,來自一家為火神山醫院提供第三方消毒的服務商,他們急需大量一次性滅菌無紡布,與此同時,其他醫院訂單也紛至沓來。“復工以來,基本上生產多少就訂走多少。目前我們面臨的主要壓力是物流,找的是順豐小批量運送。”張偉說。
記者了解到,同類傳統生產線,3個人管一條生產線,而這里兩個人就可以輕松管兩條,7個人就能日產10萬張。因為自動化程度高,人少,該公司的防疫壓力比其他工廠小得多。但企業并不敢大意,復工前對員工的假期去向進行了詳細問詢,和員工簽訂了“個人承諾書”,每天給工人量兩次體溫,中午飯鼓勵員工從家里帶,用微波爐加熱,避免集聚。
開足馬力,復工第一天就產了8噸貨
“我們把其他客戶的訂單推掉,主要保供醫院,客戶們也表示理解。”江蘇錦琪昶新材料有限公司EHS經理潘揚介紹。
和江蘇湛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的“防水無紡布”不同,江蘇錦琪昶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是有吸水性的無紡布,下游產品是紙尿褲、重癥病人床墊等。最近醫院用量大,公司30多個南京本地員工集體復工,機器轟隆隆一轉,第一天就生產了8噸無紡布原材料。
深知生產的前提是防疫,該公司制定了嚴格的防疫流程。行政人員一天兩次給員工測量體溫,廠區專門設立了應急觀察室和隔離室。
最有特色的是食堂,取餐窗口前的地上,每隔一米貼了一條間隔線,員工踩著線取餐。領完餐,一人一桌不交流。員工有的選擇對著墻壁吃飯,有人選擇和同事“背靠背”,很多人邊吃邊看表,因為廠里規定每組只有15分鐘,一批吃完下批才能進場,曾經喧鬧的食堂如今靜得只能聽到餐具碰撞聲。
增購設備,滿負荷生產一次性手術衣
南京大可實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除返鄉的外地員工外,其他43名員工已經全部到崗。一次性手術衣是該公司的主打產品,為了保供醫院,該公司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
南京大可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林德宏說:“響應政府號召,我們一手抓復工,一手抓防疫。目前,所有的生產設備全部開啟,每天可以生產2000件一次性手術衣,年前庫存的5萬多件也已經送往相關醫療機構。”
該公司這次復工,園區幫了大忙。為了擴大生產,公司需要添置設備,但正常情況下,采購從下單到設備進廠,需要7—15個工作日。醫院急需物資,時間不等人。該公司及時向濱江開發區管委會反映了情況。在園區多方協調下,僅2天,相關設備就通過“綠色通道”進入企業生產車間。此外,濱江開發區管委會還幫助該企業解決了原材料采購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