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臺達的長期主義-創新、開放、以人為本的綠色智慧建筑

時間:2020-02-13

來源: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導語:據統計,自2005年起至今,臺達依托學校、住宅、廠辦、臨時建筑等場景,及來自設計師、合作者等綠色伙伴的共同參與,在全球范圍自建或援建了27棟具有業界標桿性的綠色建筑。另外一項數據顯示,2019年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評選中,臺達集團再度獲得產業領導者殊榮,這是臺達連續第九年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世界指數”。

——對話臺達樓宇自動化事業群資深處長江文興

  從產業互聯網到新零售,從房地產存量時代到建筑產業現代化,數字化浪潮里,無論時代怎樣風起云涌,企業對技術及創新的追求,都能夠始終堅守長期主義,將不斷推動一個智慧與可持續時代前行。

  在千年古城蘇州,同里湖中達低碳住宅不斷吸引著業界的目光。其通過被動式設計與主動式控制的結合,配合臺達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統,并吸取江南傳統建筑的文化精髓,充分應用“可再生能源”等創新解決方案,打造出了科技、建筑與自然美景相融合的低碳住宅。這是臺達長期打造綠色建筑的一個縮影,也是當代我國綠色建筑的一個標志性樣本。

  據統計,自2005年起至今,臺達依托學校、住宅、廠辦、臨時建筑等場景,及來自設計師、合作者等綠色伙伴的共同參與,在全球范圍自建或援建了27棟具有業界標桿性的綠色建筑。另外一項數據顯示,2019年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評選中,臺達集團再度獲得產業領導者殊榮,這是臺達連續第九年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世界指數”。

  根據臺達此前公布的社會企業責任報告書,臺達高效節能產品自20102018年累計協助客戶節省281億度電,約減碳1506萬噸。在綠色建筑節能部分,2018年經認證的15棟廠辦及5棟學術捐建,共節電1783萬度電,約減碳1.12萬噸,這大約相當于我國5萬多戶居民如今一年的用電量。這些數字客觀體現了臺達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領域的重視與實踐,尤其是氣候變遷議題。

  這一老牌工業巨頭在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領域所取得的這些亮眼成績背后,除了其始終秉承“環保 節能 愛地球”的經營使命以外,還在于臺達堅守的長期主義。近日,本刊記者與臺達樓宇自動化事業群資深處長江文興展開對話,共同聚焦開放與創新、趨勢與價值、長期主義與未來建筑。

  臺達迎來主場時刻綠色智慧建筑進入市場爆發期

  2019年,氣候變化問題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曝光、關注和討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人類活動正在將全球氣候一步步推向不可逆轉的臨界點。亞馬孫雨林的大火、南極冰川的斷裂、歐洲的致命熱浪,這些相隔萬里、似乎毫無關聯的事件,并非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孤立,氣候變化是所有這些事件背后共同的推手。

  縱觀全球經濟的發展,工業、交通、建筑是能耗最嚴峻的部分,其中建筑能耗占比達到39%以上。如今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如何讓城市變得智慧和可持續,如何打造更加綠色節能和高效的樓宇控制及能源管理解決方案,降低建筑能耗,成為全球企業關注和爭搶的新賽道。

  在我國,隨著“綠色發展”和“智慧社會”被正式寫入十九大報告,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綠色和智慧成為了城市未來發展的風向標,建設綠色智慧城市成為了必然的趨勢。近年來,住建部等相關部門相繼出臺和發布了促進綠色建筑落地的政策和標準,如201981日起實施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91日起實施的《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GB/T51350等。

  隨著政策標準的開路,以及5GAIoT、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驅動,智慧城市、工業制造開始向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輻射。再加上存量時代的到來,既有建筑改造和新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社會資本和各路玩家開始向相關領域下沉與聚集。由此可見,綠色智慧建筑已經進入市場爆發期,臺達終于迎來自己的“主場時刻”。

  江文興表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人們對工作及居住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打造節能且智能的綠色建筑已是大勢所趨。

  臺達作為先進節能技術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在建筑、交通、基礎設施及工業制造等智慧城市重點領域,能夠提供以物聯網為架構的整體解決方案,并整合旗下多個子品牌的技術實力,在樓宇管理控制系統、智慧安全監控及高階專業照明等細分領域,提供全方位的高能效解決方案,賦予建筑物創造智能和關懷的能力。

  以臺達臺北企業總部數據中心為例,運用臺達高效率電源系統、精密空調與氣流管理、LED節能照明方案、全面性能源監控系統等節能解決方案,該數據中心已在USGBC“能源與大氣”審核指標中獲得能源效率優化滿分,榮獲全球首個LEED V4 ID+C白金級認證。在綠色交通方面,臺達緊跟電動車產業快速成長的趨勢所開發的V2H/ V2G雙向電動車充電設備,能夠讓電網的電力調度更具彈性,增加城市的能源韌性。

  臺達長期主義的底層邏輯-技術創新、開放、以人為本

  從追求快速增長,到慢下來回歸價值,重新思考商業的本質,成為人們當下對這個新經濟時代的共同理解?;貧w理性與價值本身,探索臺達長期主義之下的底層邏輯,才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臺達通向未來的法則。

  首先,臺達的長期主義體現在技術創新上。眾所周知,技術創新始終是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的根本動力。在5GAI、物聯網等技術逐漸走向規?;涞刂?,基于物聯網的解決方案將成為樓控廠商競爭的核心。江文興指出,臺達智能樓宇解決方案以物聯網架構為基礎,采用邊緣計算技術的IoT管理平臺,以開放通訊協議整合空調、照明、電力、門禁與安防等多種機電設備,以精準環控技術打造健康舒適、安全耐久的環境,并結合能源管理平臺,實現智能建筑的高效節能。

  其中樓宇管理及控制整合LOYTECDelta Controls樓控領域頂尖技術,是物聯網架構的全方位樓宇自動化方案,兼容BACnet、Lon、 DALI、等多種樓宇控制通訊協議,增加設備運行效能,助力使用人員提升管理效率。

  其次,臺達的長期主義還體現在開放架構上。江文興表示,如今大家都在談開放式架構、開放式平臺,然而到底有多開放,很難提出一個比較客觀的衡量標準。臺達這一兩年來,一直在領先推進開放架構概念,探索如何讓繁多的平臺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互聯。

  江文興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通過中繼設備進行連接,實現開放平臺的廠商很多。這種架構后期很難拓展,也很容易被復制,這種開放其實是比較遷就的開放,是關起門的開放。如果你把這些中繼設備抽開直接去連,就要看真本事了,臺達的開放一直是在這一層邏輯上進行的。其實在很早的時候,臺達就已經通過核心軟件進行直接連接,不斷建構開放架構了。

  最后,臺達的長期主義更體現在以“人”為尺度的理念上。江文興指出,智能樓宇應以人為本,通過樓宇自動化技術來提升舒適度及節能效益。在傳統樓宇中,人的舒適度與節能有時是相互違背的,而樓宇智能化,就是在舒適度、安全性與節能中實現平衡。

  江文興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比較傾向于除了人們知道設備本身的能效之外,建筑和設備也能夠懂得我喜歡什么,光從哪個方向照進來,溫度濕度夠不夠等。從設備省能到智慧節能,再到我們根據人、場景和環境做智慧和精確的供給,我們可以很樂觀地講,實現智慧精確的管理能效,創造理解和讀懂人心的場景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

  此外,臺達以“人”為尺度的理念還體現在對于客戶的可靠支撐以及團隊人才的培養方面。江文興講到,臺達之前有一個很緊急的項目,日本的團隊周末在客戶那邊加班。因為客戶設計出了問題,所以要求我們從控制端幫他們解決。隨后,臺達所有日本的一線工程人員全部到位,周六晚上11點正是歐洲的白天,所以我請歐洲的技術團隊在線上支援,幫日本客戶直接把畫面打開直接操作。中國團隊有很多案場經驗,所以大家在微信上待命,最終通過多方聯動,高效合力解決了客戶的問題,客戶很滿意,團隊也很有成就感。“你會看到這是一個跨國的合作,大家會為了同一個任務共同努力。這種人才的成就驅動才是臺達真正的財富?!苯呐d說道。

  談未來:硬件邊界消失 軟件定義樓控

  “5G、AI等新技術的不斷落地之后,硬件邊界會逐漸消失,人們會更加關心本身服務的價值。我覺得訂閱會成為未來樓控的一種商業模式?!敖呐d表示,未來硬件邊界消失了,你也可能不需要買硬件,我在北京運維中心的硬件,通過5G連接到你家的設備,你告訴我你想怎么控,我幫你設定好以后,我賣一個APP給你。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未來樓控的服務方式,這是我們很多探討中的一種的想象。

  江文興告訴記者,在5G時代,臺達會發展足夠的軟件能量,包括云端的運算能量。當然我們在決策上一定是圍繞硬件、軟件、云端、人和終端這四個方面進行循環。談到未來,江文興表示,未來臺達還是會聚焦能源和人。人的需求日新月異,準則在變,需求在變,人的行為也在變,這些改變驅使著我們去探尋新的模式。

  “我經常跑步,我在大陸跑步的時間比我在臺灣多。未來臺達在大陸布了相當重的資源,此外還有印度。我們會把更多資源集中到這些快速增長的市場?!彼f道。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木器修復師談從“格物”來“致知”:人們用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身。重塑一件件被歷史封塵的故宮文物的,來自于一位位文物修復師的底蘊和品格。

  與之相似的是,臺達堅守長期主義的品格,在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技術的驅動下,通過完整的綠色智慧樓控和能源管理解決方案,重塑人們對于綠色與智慧的認知與價值,不斷勾勒綠色智慧城市圖景?!段以诠蕦m修文物》中提到,修復文物是穿越古今與千百年前進行對話,而臺達正在跨越山河歲月與未來對話。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