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之重器”——實體制造業,是軟肋?還是鎧甲?

時間:2019-10-24

來源:億歐 文|李北辰

導語:相較于金融等其他“看上去很美”的產業,實體制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動脈。然則,實體制造業通常“龐大沉重”,這究竟是社會發展的軟肋還是鎧甲?

相較于金融等其他“看上去很美”的產業,實體制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動脈。然則,實體制造業通?!褒嫶蟪林亍保@究竟是社會發展的軟肋還是鎧甲?

或許是我作為保守主義者的偏見,依我之見,盡管容易受到資本市場的“偏見”,但相較于金融等其他“看上去很美”的產業,實體制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動脈。

理由當然有很多,我這里只說一個非經濟邏輯的原因,那就是:相比于金融業和虛擬經濟的靈活輕快,由于“實物資產”的龐大底盤,實體制造業和各種社會要素的嵌合更“扎實”,與所謂“國運”的聯系更緊密。

舉個例子,要知道,任何一個成規模的制造業園區,都會對周圍的真實世界提出苛刻要求:比如,運轉順暢的交通系統;平穩的電力和能源供應;勞動技能和素養均完備的工人;訓練有素且規模龐大的工程師群體;與整個工業園區配套的居住,餐飲,醫療,教育等硬件設施;地方政府穩定的行政治理能力……等等。

換句話說,任何一個園區甚至工廠,都不是一座孤立的島嶼,而是真實社會的一隅,它們共同拼湊出一個叫“國家建構”的東西:只有在一個綜合環境相對穩定的社會土壤里,制造業才會生根發芽,遍地開花。

而或許依舊屬于某種偏見,相較于腳踏實地的實體制造業,給人的感覺,金融業更像是一根虛無縹緲的風箏線:它高高在上,卻拒絕扎根;它擁有某種與生俱來的“過客感”,總是與能讓一個國家更具凝聚力的那部分力量若即若離。

所以,在一些學者眼中,倘若以國家建構或者說長治久安為使命,那么一個社會的“主邏輯”應該是生產型,金融邏輯應該是實業興旺后產生的一個風險型的“副產品”。

之所以今天談及這個,是因為不久前去蘇州出差,走訪了一家主要做CNC加工和半導體切割的制造業企業,他們的創始人說了一個很觸動我的觀點,大意是:實體制造業需要重資產投入,但由于財務體系(比如設備折舊)等投資邏輯的考量,資本普遍不愿意進入實體制造業;而有些民營企業自己在做資產投入時,如果它的規模很小,那最后結果很可能是,過去幾年企業生意很好,但不知是“生意好”的原因還是結果,最終它一定是讓你不斷地用收入買設備——換句話說,幾年之后,驀然回首,才發現你的財產都是一堆設備。

嗯,聽起來確實有違直覺,但在我看來,僅從金融邏輯上,這確實是制造業的軟肋,但倘若從更高的視野俯視,它可能卻是整個社會發展的鎧甲。

1

最近,Netflix拍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火了,也讓科技媒體的目光暫時從新經濟,轉移至聚光燈外的制造業。在《美國工廠》里,一段對福耀中國工人廠區生活的描述(尤其是工廠晚會和集體婚禮),讓人依稀體會到工人對“工廠”二字的身份認同感。

從紀錄片里可以發現,大量陌生的年輕人,在工廠里形成了一個微縮的人情社會。盡管其釋放出的集體主義情緒,令許多浸潤在大城市的職場人稍感陌生甚至不適,但在現實層面,由于自身的龐大體量,福耀廠區本身就已構成一個迷你社會,并在經濟,政治,乃至氣質上,與福建福清這座城市的發展血脈相連。

其實如今的年輕人已經沒有太多“工廠記憶”,但連同彌漫在舊時代的工業氣息,這種記憶卻在父輩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盡管在如今的商業社會,“工廠辦社會”已被專業的市場分工淘汰,但制造業巨頭之于一座城市的“根基”作用依舊存在。

一個不錯的案例,就是富士康在鄭州的落地。

眾所周知,2010年,為了爭取富士康工廠落戶鄭州,河南省和鄭州市可謂傾盡全力。因為他們深知,巨型制造業企業自身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它勢必會對整座城市完成脫胎換骨的改造作用。

不談對當地人力資源的吸納(這個非制造業巨頭也能做到),就以基礎設施為例,要知道,地處中原的鄭州機場,位于中國航空網的中心位置,但在2010年之前,機場附近基本還是食品和鋼鐵加工等低附加值產業,航空港的區位優勢并未得到充分發揮。而當富士康來到鄭州后,憑借高附加值的手機生產業務(以及被吸引來的一整套產業鏈),立即盤活了這一優勢。

此外,鄭州航空港還從富士康爭取到了物料倉儲分撥中心(原來在香港),全球蘋果手機的維修都可以在新鄭保稅區完成,這極大帶動了航空港區飛機貨運量和貨值的增加。事實上,這也是為什么當初為了吸引富士康,當地政府承諾擴建機場等基礎設施。

事實上,從福耀和富士康的例子不難發現,制造業巨頭一旦選擇在一個地方扎根,就是選擇與它休戚與共。

2

除了與當地其他資源的共生發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很多產業的“務虛”,實體制造業的普遍“務實”,讓它成為一個無需粉飾的行業。

舉個例子,行業里沒人會否認,盡管過去這些年國內裝備制造業獲得了長足發展,眾多核心零件也得到了明顯改善,但很多高端制造設備依舊幾乎被外企壟斷。

譬如先進的數控加工設備——如果說實體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穩定之錨,那么機床就是夯實這根錨最值得仰仗的利器,尤其是先進數控加工設備,對于任何國家都是重要的經濟資產。

不過,中國作為世界第一機床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年度數控機床的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人民幣),由于先進數控機床相對落后,讓許多下游產品無法做到完全自主,在一些業內人士眼中,這已成為掣肘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攔路虎。

誠然,在高端設備制造領域,中國離瑞士和德國等少數先進國家尚有一段漫長之路——但若論及對這些設備的掌控,對整個零部件的生產,中國是有巨大優勢的。

不談人口和價格等宏觀因素,就說工藝上的微觀細節,中國企業往往可以根據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具體需求,不斷地將這些設備做改造和微創新。

舉個例子,我這次去蘇州出差走訪的企業叫顏面科技,主要生產3C和汽車零部件,在體量上和富士康尚有巨大差距,但在手機領域也和Vivo,Oppo,華為等品牌都有一定的產業鏈關聯。他們的創始人王力告訴我,在半導體切割方面,與傳統的激光切割不同,顏面是用的是改造過的CNC加工中心來切割,具體工藝細節不說了,總之切出來的芯片更美觀,也更節省空間。

當然了,在絕對意義上的創新層面,這種改進委實微不足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但要知道,過去四十年實體經濟的發展,中國在哪一個細分領域不是日積跬步,日拱一卒呢?

我相信,在大概率上,在看得見的未來,中國注定將邁入高精密制造強國行列。

3

制造業的“務實”,還體現在對“地理因素”的依賴上。

談及制造業與金融業的云泥之別,就像經濟學者李子旸說的那樣:對華爾街投資銀行的精英而言,除了美國本部的安全和舒適以外,他們對外界的需求可能就只有連接紐約,倫敦,東京,香港,迪拜,法蘭克福等幾個超級城市的空中航線,以及城市中的五星級酒店,有這些他們就能正常工作,而且賺大錢,至于社會其他部分,好也罷歹也罷,對他們來說,都意義不大。

但地理要素對于制造業意義重大,像顏面這種深嵌在供應鏈網絡中的企業,講究與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親疏遠近,在謀劃新址時最重要的決策依據就是訂單來源,往往是基于與下游客戶的距離來考慮新的選址地點,比如他們之前在連云港建廠,是因為這里接的是山東的歌爾聲學的訂單和宿遷的瑞生的訂單。

另外,拋去最主要的供應鏈因素,投資建廠還有其他次要因素,比如,當地政府的扶持力度,周邊招工的難易程度,整個園區硬件條件的滿意程度,等等。

舉個例子,今年顏面落地南潯產業新城。為什么是在南???首先就是區位優勢,這里地處上海,杭州,蘇州三座城市的一小時車程范圍內,這意味著可以接這些地方的訂單。

對于實體制造企業來說,選廠房是最重要的決策之一,為了考驗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的整體能力,他們還刻意設置了一些頗為苛刻的“門檻”。

這讓我想起一個關于獲取合作者信任的故事。美國重金屬樂隊“范·海倫”每次演出的設備都非常復雜,演唱會需要9輛18個輪子的大卡車,在跟場地方簽合同時涉及大量合作細節,為了考驗主辦方的能力,樂隊主唱想出一個近乎于刁難的辦法:在厚厚的合同中添加第126條款,在一個非常不顯眼的地方,要求在后臺休息室放一碗巧克力豆,而且不允許有任何一顆巧克力豆是棕色的,在他們看來,倘若連這項條款都能被完美執行,那么其他條款自然不在話下。

而由于長年在產業鏈的各個節點不斷攀爬,華夏幸福挑出了所有“棕色巧克力豆”,比如為了配合其當下的訂單需求,在南潯一期項目里他們為其提供了10000多平的過渡廠房,計劃一期將搬入400臺左右的數控設備,年底之前全部進場。此外還在工商注冊,員工安置,甚至工程師小孩兒上學等問題上給予了顏面諸多支持。也因如此,顏面也計劃在這里落地二期項目,預計三年以后累計投入會達到15億左右。

眾所周知,中國制造業的比較優勢,是兼具高規模,高效率,和高彈性,這讓中國成為支持科技創新落地最廣袤的土壤——而在某種程度上,制造業產業園區也在用自身的高規模,高效率,高彈性,不斷地澆灌著這片土壤。在華夏幸福的邏輯里,希望通過打造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鏈上的核心節點在空間上完成集聚,讓不同環節的優質企業能夠充分發揮在技術,設備和客戶等方面的協同優勢。

我查到的數據是,中國制造500強企業平均利潤率,2011年是2.9%,2012年是2.23%,2013年是2.15%,2014年為2.1%,2015年是2.18%,2016年是3.3%,2017年是3.6%,2018年是4.1%,2019年1-4月,在政策扶持下數字有所上揚,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也只是5.5%。

而通過上述案例,我想讓你知道,將不同產業抽象成統一的GDP數字,是一種非常淺表的看法,當你被問及“為什么中國經濟不能過度虛擬化”時,也許一個更好的回答是:因為實體制造業與整個國家的血脈聯系更緊密,我們不能讓它斷了。

最后,或許有些偏激,但在我個人看來,在大概率上,相比于金融等所謂的虛擬經濟,由于需要真金白銀的重資產投入,實體制造業“套路”的成分少一些,“真誠”的成分多一些。

更像是一種長期博弈后的穩定策略,市場讓所有制造業企業都必須相信一句雞湯,那就是:“沒有一條道路可以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p>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