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工控界“小華為”技術短板待補足

時間:2019-10-12

來源:英才雜志

導語:?因為創始團隊與華為公司有一定的淵源,匯川技術素有工控界的“小華為”之稱。在由外資主導的工業自動化市場當中,匯川技術作為國產龍頭占領了一方天地,成為了國內最大的國產低壓變頻器與伺服系統供應商。

因為創始團隊與華為公司有一定的淵源,匯川技術素有工控界的“小華為”之稱。在由外資主導的工業自動化市場當中,匯川技術作為國產龍頭占領了一方天地,成為了國內最大的國產低壓變頻器伺服系統供應商。

但隨著下游制造業的承壓和國內工控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匯川技術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其近5年的毛利率和凈利率逐年下跌。

其毛利率由2014年的50.23%下滑到了2019年半年報的41.02%,同期的凈利率由30.77%下滑到了15.93%。

經歷了連續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后,匯川技術的發展也已出現明顯減速。2019年半年報顯示,匯川的營收同比增長了9.96%,但扣非凈利潤則同比下滑了24.88%。

業績低迷之際,匯川技術又拋出了高達25億元的重磅收購,這筆收購的溢價高達433%,也給匯川技術帶來了一定的財務壓力。

依賴產業并購這種聚焦“細分市場”的打法是匯川技術占領市場的重要戰略。

工業控制器的賽道十分擁擠,除了西門子、ABB、施耐德、三菱等歷史悠久的國際巨頭,還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國產廠商。目前光是A股工控自動化行業的上市公司就高達34家。能從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脫穎而出占得一席之地,匯川技術的崛起之路實屬不易。

回顧匯川技術的發展之路,其規模的快速增長與頻繁開展的并購不無關系,并非依賴內生增長。

自2010年上市之后,匯川充分利用了資本市場的融資便利開展多次收購,實現了自身的跨越式發展。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匯川技術自上市至今共收購了9家公司,涵蓋了紡織、塑料機械、軌道交通等領域。通過收購,匯川技術得以開拓和占領多個細分行業和市場。

這種聚焦“細分市場”的打法是匯川技術占領市場的重要戰略。匯川在電梯行業首先試水,與電梯廠商江南嘉捷合作進行定制化研發,并于2015年推出了電梯一體化專機產品。這個戰略后來被證明非常成功。2003-2012年匯川的營收主要來自于電梯市場。目前,中國每四臺電梯有一臺電梯是匯川的控制器在控制。

電梯行業取得成功之后,匯川也試圖在新的細分行業包括起重、紡機、空調等復制這種模式。官網資料顯示,匯川技術已經為包括電梯、橡塑、工程機械、建材在內的20多個行業定制了專門的行業解決方案。

由于頻繁的資本運作,匯川技術的長期股權投資占當年母公司總資產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0%以上,2012-2014年間甚至高達40%以上。同時其總的投資金額一直在不斷增長。

市場局限難破

匯川技術在其他細分市場上的表現沒能再復制電梯市場的輝煌。

收購加聚焦細分市場的打法可以在前期幫助匯川占領市場,擴大規模。上市之后,匯川技術的營收和凈利潤均保持著非常穩定的雙增長。2015年匯川技術的市值一度超過500億元,目前其355億的流通市值也仍然位居創業板前列。

但細分市場的規模終究有限,匯川技術在其他細分市場上的表現沒能再復制電梯市場的輝煌。隨著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近幾年匯川技術的主業,包括變頻器、運動控制類產品、PLC的毛利率都在不斷下滑。

工控行業目前有2000多億的市場規模,疊加機器人的不斷滲透未來幾年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上萬億。這個賽道足夠寬闊,但市場格局過于分散。要從強大的外資巨頭、眾多的國內廠商口中搶奪市場份額,匯川技術無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其高速的增長很難持續。

這一點從匯川技術的橫向擴張中也不難看出。2015年匯川技術進軍新能源電機行業。匯川將其稱之為“雙王戰略”,即“新能源汽車之王”和“智能制造之王”。目前,這部分業務已經占到匯川總營收的18.48%。

但新能源電機和工業控制器的協同效應并不強,匯川技術沒有選擇加碼主業,而是選擇了一個缺乏歷史積淀的新產業,從中不難看出匯川技術在主業上面臨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匯川技術選擇的新賽道同樣十分坎坷。目前,國內新能源電機電控行業有200多家企業,其競爭激烈程度也遠強于工業控制器。2018年該行業內的上市公司更是出現了普遍的虧損。

匯川技術的新能源電機板塊的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目前其毛利率僅有28.46%,遠低于主業的毛利率,是所有板塊中最低的。

目前匯川技術的資本運作步伐仍然在繼續。今年4月,匯川技術提出以24.87億的價格收購上海貝思特電氣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這筆收購有望提升匯川技術2019年的業績。同時,借助貝思特在電梯行業的廣泛的客戶資源,匯川技術也有望繼續加深在電梯行業的布局。

不過,匯川技術的資金儲備已不足支付完成現金收購對價的12.69億元,勢必將增加新的負債和財務費用。同時,并購形成的商譽也可能造成其商譽減值的壓力。

技術短板待補足

如何補足自身的技術短板仍然是匯川技術待解的問題。

并購與細分市場的打法玩得有聲有色背后,匯川技術對于技術的投入力度仍然有待加大。

一位匯川技術工作過兩年的研發人員在知乎網站上發帖稱,匯川是基于嵌入式的開發,僅僅是改改非標,對接市場,造成他的軟件能力不減反增。如果更多的研發資源投入了非標準的、客戶定制的需求,長此以往,很難取得技術的長足進步。

從匯川技術近兩年開始獨立公布的研發投入來看,研發投入約占其總營收的12%,不足10億元的研發費用,相比其500強的外資競爭對手來看,仍然顯得有些孱弱。

一位工控行業資深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匯川僅僅擁有在變頻器、伺服等基礎硬件上的部分優勢,而在自動化系統的核心同時也是利潤最高的PLC產品上,匯川還未實現突破。

據悉,目前匯川的變頻器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0%,伺服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而PLC產品則尚未進入主流。可見,如何補足自身的技術短板仍然是匯川技術待解的問題。

一直以來,由于所處行業科技含量較高和持續的快速增長,匯川技術享受著市場的高估值。目前其市盈率(TTM)仍高達37.82倍。但隨著其業績承壓和增長明顯放緩,其高估值能否維持面臨挑戰。

雖然匯川技術有工控界的“小華為”的稱號,但是相比華為掌握的通信、芯片等核心技術,匯川技術尚未具備華為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其國產崛起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