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四家車企破產謠言的背后,危機該如何解決?

時間:2019-10-12

來源:億歐網

導語:2019年對于中國汽車市場而言,寒冬更寒,也因此誕生各種“謠言”。無論是否瀕臨破產,這四家車企的處境都尤為艱難。

危機之下,“謠言”四起。

3天內,一則網絡信息引起了軒然大波。一個看起來像是內部郵件的截圖里寫著:“據媒體公開報道: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四家車企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預計涉及上下游汽配供應商產業鏈合計約500億元壞賬。受此影響,銀行要求對存量客戶涉及上述四家車企上下游產業鏈,應該詳細了解其受影響情況,并根據受影響程度及時制定風險緩釋方案。”

這張圖片里,聯系人郵箱后綴為“pingan.com.cn”。億歐汽車遂多次撥打該公告中的電話,均無人接聽。

“可以很明確地說,這是假的,我們將保持法律訴訟行為。”眾泰汽車工作人員在對億歐汽車的回應中如是表示。隨后,眾泰汽車發布了官方聲明予以否認。此外,據《中國經營報》報道,獵豹汽車、力帆汽車均對此傳聞予以否認。

但有點微妙的是平安銀行的回應。

在接受搜狐財經的采訪時,平安銀行方面則表示:“平安銀行相關部門及時根據宏觀經濟情況,及行業、企業經營變化等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存量客戶進行風險排查,屬于常規風險管理動作。”這似乎是對網傳圖片的“印證”。

2019年對于中國汽車市場而言,寒冬更寒,也因此誕生各種“謠言”。無論是否瀕臨破產,這四家車企的處境都尤為艱難。 

01危機之下的邊緣車企

每況愈下的業績已經讓上述幾家車企危機四伏,而銷量腰斬、虧損、欠薪、停產則是四家企業的“主旋律”。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獵豹汽車年銷量達到12.5萬輛;2018年,獵豹汽車全年銷量為7.76萬輛;2019年上半年,獵豹汽車銷量僅為2.83萬輛,同比幾近腰斬。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除了車市整體下行的原因外,導致獵豹汽車銷量大幅走低的主要因素是其產品研發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術及營銷不到位。

此前,有獵豹汽車員工向媒體透露,“不少獵豹汽車一線員工實際上已處于停工狀態”。對此,獵豹汽車方面回應稱,“全面停產的消息不實”。

不僅如此,獵豹汽車還被曝出裁員、被法院查封銀行存款等問題。

最新消息顯示,華泰汽車持有曙光股份股權再遭凍結,有息負債超290億元。

10月9日晚,上市公司曙光股份公告表示,公司獲悉大股東華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汽車”)持有的曙光股份股權全部被司法凍結,凍結期限為3年。

2017年,華泰汽車成為曙光股份大股東。隨后,卻并未如愿實現華泰整體上市。

2019年8月20日,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窮盡財產調查措施,發現華泰汽車名下的所有銀行存款加起來僅為132239元,再沒有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此外,華泰汽車絕大部分子公司股權已全部用于融資質押,它持有的上市公司曙光股份的股份已全部被凍結,華泰汽車和數家子公司一道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目前,華泰僅有兩大系列汽車,包括圣達菲和路盛,及對應的新能源產品。數據顯示,2018年,華泰汽車全年累計銷量為12.07萬輛,同比下滑9%,僅完成全年目標20萬輛的60.4%。此外,華泰汽車2018年虧損16億元,截至年末的負債合計375.66億元。2019年,華泰汽車銷量持續下跌,三大生產基地被曝均已停產,此外還拖欠員工薪酬。

早在2010年,華泰汽車還出現了數據造假的情況。當時,華泰汽車向中汽協上報的銷量數據為81435輛,同比凈增30560輛。但華泰汽車全年的實際上牌數量僅為15950輛,因為嚴重虛報,2011年,中汽協曾一度在《產銷快訊》當中將華泰汽車的銷量顯示為0。

另一方面,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A股的民營乘用車生產企業,力帆汽車的業績情況也不樂觀。

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力帆股份營業收入51.78億元,同比下滑13.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5億元,同比下滑859.98%;扣非凈利潤為負9.2億元,同比下滑931.72%。去年同期,公司歸屬于上市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2億元、1.1億元。

談及業績下滑的原因,力帆股份主要認為在于三個方面:首先,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影響公司產銷,造成其產銷量大幅下降,毛利額減少;其次,因融資環境困難,公司資金緊張,為維持生產經營、維護公司信用,公司積極多渠道融資,造成融資成本增加,虧損額度增加;最后,公司乘用車基地搬遷影響生產計劃和部分設備的可使用度降低,造成資產減值。

銷量方面,力帆股份產銷報告顯示,2019年7月,傳統乘用車生產僅34輛,同比下降99.58%,1至7月累計生產17204輛,同比下降70.9%;2019年7月,力帆傳統乘用車市場銷量678輛,同比下降91.43%,1至7月累計銷量21436輛,同比下降66.16%。

2019年7月,力帆股份公告顯示,近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發生的涉及訴訟(仲裁)金額達到14.23億元。此外,力帆還被曝出遭遇經銷商集體維權與大量訴訟。

眾泰汽車則曾經因成功“借殼上市”而備受關注,也曾因各種“模仿”銷量一路走高。

2005年,眾泰汽車由鐵牛集團創立,后收購江南汽車制造廠,把已經停產的江南奧拓改為眾泰2008推向市場,只賣18000的價格讓這款產品一炮而紅,銷量高達3萬輛。

今年以來,眾泰汽車銷量和盈利均出現明顯下滑。眾泰汽車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眾泰累計銷售新車63825輛,同比下滑55.3%;上半年銷售收入50.4億元,同比下降50.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2.9億元,同比下降195.37%。

擁有27年歷史的鐵牛集團在2018年喊出了“努力在五年內實現千億‘鐵牛夢’”的豪言。在鐵牛集團的主營業務中,汽車板塊主要依托于旗下眾泰汽車、銅峰電子兩家上市公司。

此前,眾泰汽車與第一大股東鐵牛集團簽署了一份業績對賭協議。然而,眾泰汽車僅在2016年完成盈利目標。與借殼上市時的業績承諾相比,眾泰汽車只兌現了不足一半。據媒體報道,目前,眾泰汽車董事會已通過將以1.00元總價回購鐵牛集團持有眾泰汽車4.68億股股份并予以注銷的方案。

除了憂患的財務數據,眾泰汽車還陷入其子公司君馬汽車破產的傳聞。2019年9月,有媒體報道稱,君馬汽車內部員工曝料,君馬汽車已破產,所有高管已離職,工廠也已停產。而在2019年8月,君馬汽車還出現了100多家經銷商集結浙江永康的眾泰汽車總部維權的事件。、

截至10月10日收盤,眾泰汽車股價報收3.42元,創下近一年最低收盤價,總市值69.35億元。

新能源汽車 

02自救與杯水車薪

如今,這四家企業中的三家上市公司正在資本市場上“被折磨”。受資金鏈、債務等因素影響,力帆股份、華泰汽車、眾泰汽車的信用評級均有所調整。

2019年6月,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已被聯合信用下調評級至AA-。據力帆股份評級報告顯示,力帆股份此次被降級的原因為,公司整體債務負擔重且短期償債壓力較大、利潤總額對非經常性損益依賴非常高。

眾泰汽車母公司鐵牛集團的情況也并不樂觀。2019年6月,聯合信用將鐵牛集團及其債券的信用等級都從AA+下調至AA,并指出該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大幅下降”。

2019年8月,大公國際評估資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華泰汽車資金鏈緊張,償債能力大幅下降,償還債務能力較弱,有較高違約風險,決定將華泰汽車主體信用等級調整為BB,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

自今年以來,車市逐漸進入銷量低迷的泥潭,汽車廠商幾乎全部受到車市遇冷的沖擊。它們也隨之開展一系列自救。

簽署信托貸款是車企常用的輸血手段。

2019年9月10日,眾泰汽車與山西信托簽署了《信托貸款合同》。公告顯示,眾泰汽車向山西信托申請信托貸款,貸款金額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貸款期限為12個月,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此外,處置旗下資產成為車企自救的手段之一。財務吃緊、融資困難的力帆,已多次通過變賣資產從而緩解資金緊張。

力帆股份曾表示,“公司將通采取處置閑置資產、加速應收賬款的催收、新增銀行授信等方式獲得流動資金,優先歸還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募集資金。”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10月,力帆股份將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生產基地轉讓給重慶兩江新區土地儲備整治中心,獲得33.15億元資金;2018年12月,力帆股份將其擁有汽車生產資質的力帆汽車100%股權以6.5億元轉讓給新造車企業車和家。

從財報數據來看,力帆此舉頗有“自救之效”。

年報顯示,2018年力帆股份實現營收110.13億元,同比下滑12.60%,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上漲了47.95%至2.53億元。

不過,對于危機四伏的力帆來說,出售資產所得只是杯水車薪。

在10月9日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月度形勢分析會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目前整體汽車市場不明朗,各方因素進一步擠壓汽車消費。”

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出現自1990年來首次年度下降。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前8個月,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1%。今年再次負增長幾成定局。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汽車市場明年會繼續探底,后年有可能會出現復蘇的信號,2021年、2022年能恢復到接近危機前的水平,到2023年才有可能沖三千萬臺。”

持續的車市寒冬、“燒錢”的資本游戲、新能源補貼退坡、沉重的融資壓力……“活下來”成為了眾多車企的一致目標。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