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眼下,世界經濟發展已經來到新的路口,主力引擎也正在變為機器人等新的產業,機器人的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為了搶占產業發展高地,成為全球機器人發展的引領者,我國必須緊跟潮流、順應趨勢,著眼長遠、攜手發展。未來值得期待!
近日,2019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正在如火如荼召開,展會現場,從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到特種機器人、物流機器人,豐富多姿的展品引得人們駐足連連。其所展示的覆蓋“人”、“物”、“裝備”的全產業鏈發展,讓人們對行業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據悉,世界機器人大會被稱為機器人行業的“春晚”,舉辦至今已逾5屆。而隨著每一屆大會的陸續召開,我們發現其所開設的展區越來越多,展品越來越豐富,參展商和觀眾陣容也越來越強大。這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了機器人行業的快發展。
近年來,自動化生產需求的釋放以及人口紅利的衰竭,讓機器人產業成為了帶動行業轉型、引領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各國政策、企業技術、市場資本的共同助力,使得機器人發展擁有一個良好開端。鑒于此,機器人行業逐漸走入了高速增長階段。
以我國為例,2013年以來,我國工業機器人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最大需求和應用市場;服務機器人商用潛力突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同時特種機器人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延伸和深化。在整體規模和增速上,一直保持著逐年上升的強勁趨勢。
在該階段中,機器人產業呈現出技術深入融合、領域廣泛拓展的發展特征。
一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信技術等的加速發展,讓機器人迎來了一波新浪潮和新機遇。技術間的融合大大增強了機器人的智能化、柔性化和精準控制能力,從而提升了機器人的應用潛力。
其中,5G高帶寬、低時延、大容量、高可靠性的新特性,未來將引領機器人領域融合創新的不斷深入;而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將為制造轉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供了必要平臺。這些都為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但另一方面,機器人產業也從最初的企業集聚、行業集聚和注重產能,開始向多要素和多資源融合邁進,各國對機器人創新驅動和平臺支持的日益看重,以及機器人全球分工的不斷成熟,也讓機器人發展面臨新的局面和挑戰。
在新的局面和挑戰中,國際化趨勢將愈發凸顯,全球合作的訴求也將進一步增強。國家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就曾表示,未來隨著全球分工的不斷深入,機器人產業的供應鏈、產品鏈、價值鏈跨境整合加速,國際合作將是大勢所趨。
那么,面對如此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和大潮流,我國應該怎么做呢?
按照國家領導人的觀點,我國需要繼續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發揮世界機器人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進和參與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合作、進一步加強國家地區之間的交流分享,努力推動國際間的協同創新和各方優勢,協力推動技術攻關、人才培養和項目合作。
而按照行業專家的觀點,我國要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開放包容理念,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大力推動雙邊、多邊貿易和投資發展,鼓勵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國際合作,共同深化機器人在各細分行業和多元化場景中推廣應用。
簡而言之,就是政府與行業都會為國際合作的進一步發展而打造良好環境,以便本土企業及早融入全球化生態之中。在此基礎上,國內企業則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努力提升機器人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積極加強產學研政的深入發展,具備融入國際生態的實力和能力。
眼下,世界經濟發展已經來到新的路口,主力引擎也正在變為機器人等新的產業,機器人的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為了搶占產業發展高地,成為全球機器人發展的引領者,我國必須緊跟潮流、順應趨勢,著眼長遠、攜手發展。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