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今年7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運行情況。
據介紹,2019年7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49.7%,比上月提高0.3個百分點,制造業景氣水平有所回升;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7%,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位于擴張區間;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1%,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穩步擴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剛剛公布的數據看,雖然7月份制造業PMI仍在50%的榮枯線下,并已連續三個月運行在收縮區間之內,但對比前兩月數據看,本月制造業PMI出現明顯上升態勢,增幅也超過了此前市場預期。
大企業邁入景氣區間
哪些因素拉動了本月制造業PMI重新回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7月分項數據看,大型企業的表現可圈可點,這類企業PMI在6月份短暫滑入收縮區間后,又于7月率先回升到50%的榮枯線上。數據顯示,從企業規模看,7月大型企業PMI為50.7%,高于上月0.8個百分點,較上月出現明顯上漲,并升至擴張區間。
中泰證券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政策組負責人楊暢在接受采訪時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7月大型企業PMI為50.7%,較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符合歷史規律。從歷史數據看,大企業僅在2012年8月、2015年8月、2016年2月3次單月落至線下,下月即回升至線上。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在大企業重回景氣區間的同時,中小企業PMI在7月出現回落。數據顯示,本月中、小型企業PMI為48.7%和48.2%,分別比上月回落0.4和0.1個百分點。而在6月,中、小型企業的PMI還分別比5月回升了0.3和0.5個百分點。楊暢就認為,不同規模企業PMI的走勢體現出企業分化加劇。
生產需求指標出現改善
除不同規模企業走勢出現分化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生產端、需求端數據均走強,這是本月PMI數據的一個突出特點。
例如,7月份分項數據就顯示,反映生產端的生產指數為52.1%,比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生產總體擴張加快;在需求端,本月新訂單指數為49.8%,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雖位于臨界點之下,但可以表明制造業產品訂貨量降幅有所收窄。
針對本月數據反映出的生產端現狀,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稱,生產擴張總體加快,市場需求有所改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2.1%和49.8%,分別比上月回升0.8和0.2個百分點,均為4個月以來的首度回升,尤其是生產指數高于上半年均值0.7個百分點。企業采購意愿有所增強,采購量指數重回擴張區間,為50.4%。
而在需求端的表現方面,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就對此評論稱,結合大型企業PMI回升,但中、小型企業PMI回落看,本月新訂單指數回升,可能的原因是前期一些補短板政策落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從7月PMI數據中還釋放出了多個重要信號。例如,進出口指數同步回升。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雖然位于臨界點以下,但環比均回升0.6個百分點至46.9%和47.4%。
此外,企業發展預期穩中向好。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3.6%,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趙慶河對此指出,減稅降費、定向降準等政策措施加快落地,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對穩定企業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