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業績表現低迷。截至7月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約1700家中國上市企業的2019年1~6月凈利潤預期比上年同期增長2%。受防止經濟進一步惡化而擴大公共投資的推動,工程機械和水泥等行業表現堅挺,另一方面,汽車和零售等消費相關領域持續低迷。中美摩擦也趨于長期化,企業業績今后也可能繼續增長乏力。
統計對象為不含金融的上市企業,相當于整體(約3600家)的近一半。1~6月出現最終虧損的接近340家,最終利潤下降為逾450家,統計對象的近半數出現虧損和利潤下降。與出現近3成利潤下降的2018年7~12月相比有所復蘇,但增長率仍處于較低水平。
中國企業的業績自2017年起開始減速。2017年秋季以后同比利潤增長率放緩。2018年7~12月轉為利潤下降。
2019年1~6月轉為小幅利潤增長,原因是中國政府為刺激經濟而增加了公共投資。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1~6月比上年同期增長4.1%,雖然增速仍低于以前,但對一部分產業的拉動效應很明顯。推高了工程機械、水泥和房地產等企業的利潤。
工程機械大型企業三一重工2019年1~6月的凈利潤為65億元~70億元,與上年同期(33億元)相比翻一番。安信證券的分析師王鑫指出,“交通基礎設施和環保相關投資保持穩定”。
同樣是工程機械大型企業的中聯重科1~6月的凈利潤達到3倍,而徐工機械也幾乎翻一番。水泥行業的華新水泥和上峰水泥凈利潤增至1.5~2倍的可能性很大。包括工程機械在內的機械以及水泥等建材分別實現超過6成的最終利潤增長。
另一方面,萎靡不振的是消費相關行業。個人消費欠缺強勁勢頭,給汽車和零售投下陰影。
汽車市場2019年上半年出現2位數下滑,準大型企業以下的很多汽車廠商無法確保盈利。長安汽車1~6月銷量降至82萬輛,減少3成以上,出現19億~26億元的最終虧損。上年同期盈利16億元。為與美國福特的合資企業的新車上市中斷,銷量下滑。
一汽夏利1~6月維持最終虧損。整車的銷售低迷波及零部件公司,69家汽車相關企業的1~6月凈利潤下降76%。
零售和商業出現4成的最終利潤下降。蘇寧易購出現超過6成的最終利潤下降。將稱為“蘇寧小店”、類似于便利店的業態在全國范圍迅速擴大至6千家規模,投資負擔加重。
在零售領域,與電子商務的競爭激化。阿里巴巴集團和拼多多將客戶網擴大至地方城市和農村,為加以對抗,不得不增加實體店。旗下擁有超市和百貨商場等的中百集團和北京華聯也出現8~9成的最終利潤下降。
與美國對立長期化對企業業績的影響截至目前沒有明顯體現。2018年受到美國制裁的通信設備巨頭中興通訊(ZTE)被解除制裁,出現最終盈利。此外,監控攝像頭大型企業海康威視數字技術(hikvision)也實現利潤增長。
但是,涉足對美國出口的企業今后將全面向海外轉移。中國國內的設備投資需求或持續低迷。如果對就業和工資產生影響,消費有可能進一步下滑。似乎還看不到2019年7~12月業績明顯復蘇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