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富聯曾給外界以“傳統制造”的印象,而在其上市一周年后,工業富聯力圖展現自己的轉型方向。
6月29日,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介紹,公司上市一年來的最大收獲之一,就是明確了打造“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的新生態。李軍旗稱,雖然轉型工業互聯網是一場持久戰,但是工業富聯的優勢明顯。
與工業富聯的雄心略不匹配的是,公司當前股價處于破發狀態。對此,李軍旗兩度回應稱,公司正在推動快速轉型,但這些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
董事長兩次回應股價
雖然李軍旗此前長期從事技術研究工作,但是作為工業富聯董事長,他必須應對公司當下股價走勢不佳所帶來的“考驗”。
截至6月28日,工業富聯收盤價為12.05元,即使進行相應的除權(公司6月20日實施了“10派1.29”的分紅方案),相比去年每股發行價13.77元,工業富聯當前的股價仍處于破發狀態。
作為新經濟上市公司的標志性企業,工業富聯的股價走勢,成為行業的一個縮影。有統計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今年6月7日,我國共有46家新經濟公司在美股或港股上市,但是相比其上市首日收盤價,已有40家公司的股價下跌,占比高達87%,其中12家公司破發幅度超過50%。
與此同時,工業富聯還面臨著限售股上市流通的壓力。6月10日,工業富聯首次公開發行的限售股上市流通,解禁股份約4.9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4736%。
李軍旗認為,工業富聯股價走勢受很多因素影響,盡管目前走勢不佳,但公司應專注于自己的戰略方向、核心技術、未來業務拓展等方面。因為任何一個新的技術,甚至上升到一場革命的技術,都需要一個逐漸成長的過程,尤其是工業互聯網,它是一個全新業態的開始,是一個全新生態的打造,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因此,短期內在財務數據上難以體現。2018年,工業富聯實現營業收入約4153.78億元,同比上漲17.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69.02億元,同比上漲6.52%。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媒體采訪期間,李軍旗主動提出,他要再次回應工業富聯的股價問題。他說,外界對于公司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十年前,認為公司是一家代工或傳統制造企業,沒能看到公司這幾年正在推動快速轉型。比如,公司從制造轉向品牌,開拓工業互聯網進而向平臺轉型,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
工業富聯轉型具有三大優勢
“工業互聯網作為制造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核心動能,正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及全球產業巨頭爭搶的賽道。”李軍旗在工業富聯2018年年報中提及,誰能率先突圍,就將成為制勝未來的關鍵。
而在當前,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與快速變化的個性化需求間的矛盾日趨凸顯,智能生產、柔性生產成為未來制造業的趨勢。
但是,作為當前中國“智造強國”及“網絡強國”兩大戰略的結合點、聚焦點,工業互聯網也存在工業數據采集、大數據建模分析、行業機理模型沉淀、工業APP培育等四大瓶頸。
上證報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多數工業互聯網平臺商展示了大量賦能工具,但沒有提出落地、解決核心痛點的方案,等于玩游戲沒有攻略,即便有極好的裝備,沒有用好仍很有可能“踩雷”。
工業富聯副董事長李杰稱,工業互聯網是一個長期的工業服務體系建設,這個產業在全世界還沒有成型,很多企業都在做,這些企業的嘗試為大家帶來了對該行業的認識。
而工業富聯依托其固有的優勢,正在大力進軍該領域。李軍旗明確表示,工業富聯發展工業互聯網,具有其他企業所不具備的三大優勢:一是幾十年的制造經驗積累和數據;二是公司有很多跨領域、跨行業的應用場景;三是作為一家國際化的企業,工業富聯的業務推廣可以輻射全球。
李軍旗稱,工業互聯網是一場持久戰,才剛剛開始。任何一家想成為引領性的企業,都需要做好戰略性準備,從一個長周期的角度來看企業的發展和未來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