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制造怎么“走出去”?

時間:2019-06-21

來源:新浪財經綜合

導語: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堅持創新、把握優勢、做強做優做大?推動國內裝備制造業“走出去”,讓國內自主品牌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加快建設“制造強國”。6月17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常委會分組討論中,這成為第五組委員熱議的話題。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堅持創新、把握優勢、做強做優做大?推動國內裝備制造業“走出去”,讓國內自主品牌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加快建設“制造強國”。6月17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常委會分組討論中,這成為第五組委員熱議的話題。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以“三來一補”加工貿易為切入點參與國際分工,逐漸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許多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使中國成為制造業大國。

雖然我國制造業取得了輝煌成績,但是,在房愛卿委員看來,“多數還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急需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發展。”

與房愛卿常委的看法相似,鄒磊常委也認為,目前我國制造業雖然具備了較好的技術實力,但部分關鍵核心技術短板仍存,創新能力依然薄弱。制造業產能處于總體過剩狀態,“出現過剩的產能不完全是低效產能,部分高技術、高附加值產能也因市場下行而淪為過剩產能。”

“不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高質量發展無從談起。”鄒磊在發言中疾呼,“加快推動裝備‘走出去’,拓寬國際市場,是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同時,鄒磊也表示,裝備“走出去”是技術、服務、標準“走出去”的載體,對于提高中國制造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有重要作用。

雖然當前推動中國裝備“走出去”面臨著一些問題,但在鄒磊看來,我國裝備制造業在設計能力、工藝水平等方面具備雄厚實力,很多領域處于世界頂尖行列,已經具備了大步“走出去”的堅實基礎。

那么,我國裝備制造企業“走出去”,應該如何掃清道路上的障礙?

鄒磊表示,要引導、推動裝備制造企業整合相關資源,增強國際競爭力;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加大對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的支持,提升核心競爭力;對裝備制造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涉及的項目許可、事前備案等程序予以精簡,提高辦事效率。

“需要加快制度型開放,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房愛卿認為,制度型開放是順應中國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和新要求,“制度型開放可以促進國內的經濟改革,開放和改革有相互的促進作用。”

“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的重要方向。”李讜常委表示,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與“一帶一路”倡議“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目標相符,這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他建議,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引領,豐富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內涵,更加高效地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不僅有助于企業轉型升級,也有助于抵御美國的技術封鎖,為中國裝備‘走出去’的高質量發展贏得時間和空間。企業是參與產能合作和裝備制造走出去的主體,要堅持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政府層面的統籌,形成央企帶頭、民企跟進的立體化合作態勢。”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