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產業觀察 | 不畏浮云遮望眼:優質新材料企業成長之路

時間:2019-06-18

來源: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 周攀/李海明

導語:材料是制造業的基礎,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分布在制造業的各個環節。我國從原材料大國走向制造強國,新材料創新研發還需要跋涉千山萬水。科創板為優質新材料企業成長鋪設了一條新路。

材料是制造業的基礎,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分布在制造業的各個環節。我國從原材料大國走向制造強國,新材料創新研發還需要跋涉千山萬水。科創板為優質新材料企業成長鋪設了一條新路。

從原材料大國到新材料大國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6月7日刊發了一份有關中美新材料產業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是許多關鍵原材料的生產國,尤其是銻、鋁、鉍、螢石、鎵、鍺、鎂、稀土、硅、碲、鎢、釩這12種關鍵材料的產量均超全球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沒有任何國家可比。報告同時援引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指出,中國是唯一一個在18種非燃料礦物上讓美國進口依賴度達到50%以上的國家。

 1560824796692564.jpg

蘭德公司網站信息

誠然,中國是原材料大國,但在材料深加工及新材料開發應用方面,與制造強國如美、德、日之間還存在差距。即便近幾年來在諸多細分領域有了突破,但整體上的差距依然不小。比如高性能分離膜材料,我國在基礎研究上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研發與產業脫節,國內產品的應用層次仍然偏低,在高端市場如血液透析、離子交換、氣體分離等領域的占有率不足10%。就算強如稀土產業,也還有很大優化空間。近期國內稀土產業政策的調整,除了有應對外部壓力的因素,其意義更在于調整原來粗放型發展模式,轉向集約型發展模式,以期真正發揮這種戰略儲備資源的價值、提升在產業價值鏈上的地位。因為說到底,供給側改革與產業升級是我國本來就在走而且必須要堅定走下去的道路。

產業升級需要歷經一代人的努力,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實現,那么有些事情將是明確的,比如,國內必然會走出幾家世界級的企業管理軟件供應商——還比如,必然會涌現出一大批優質的新材料企業,屆時我國將由原材料大國成功轉型為新材料大國。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何尋找到這些企業并且促進其發展壯大,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目前國家在上交所主推的科創板,是對該問題給出的答案。

科創板是優質新材料企業加速器

6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開板,截止當日,上交所已受理科創板申報企業123家,其中與材料相關的企業超過40家,按產業門類可劃分入新材料,并且主營業務也是新材料的企業有12家(其中天宜上佳已過會)。這12家企業分布如下圖所示,基本與各地新材料主導產業相匹配。比如創新與應用驅動下的長三角地區,長項為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而依托豐富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的中西部,重點發展有色金屬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與區域產業發展邏輯一致,資源稟賦、技術創新、產業配套需求這些因素都有利于新材料企業成長。此外,資本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科創板的價值在于提供了一條升級換代的直接融資渠道,發揮了市場的篩選作用,通過金融資本的力量提前給優質企業安裝上發展的加速器。

1560824846888628.jpg 

科創板申報新材料企業分布(截止到6月13日)

那么符合科創板定位的優質新材料企業應該具備哪些特質?簡單說,企業所在的行業應該處于成長期,并且有著較大的市場空間,同時行業的技術富集度比較高,能夠對戰略新興產業提供較強支撐,對企業而言還需要有足夠的技術壁壘、合理的財務表現,因而通常也會受到資本的關注,有大型投資機構背書。我們將上述內容細化,從市場、技術、財務、產品、資本這五個維度出發,考慮15個相關因素,對首批企業進行了梳理。

1560824883618048.jpg 

科創板申報企業評價維度及因素

 1560824899589245.jpg

評價結果示例

其中西部超導、容百科技、華特氣體這三家細分領域領軍企業的綜合表現不俗。以西部超導為例,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高端鈦合金材料、超導產品和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技術壁壘極高,目前估值約80億人民幣,股東包括深創投、陜西金控等大型投資機構。西部超導的亮點在于它是國內唯一實現低溫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的企業,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鈮鈦(NbTi)錠棒、超導線材、超導磁體的全流程生產企業。此次科創板上市預備募集資金8億元,其中大部分將用于“發動機用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及粉末盤項目”。該項目所對應的市場需求在不斷增加,僅就航空領域高端鈦合金而言,未來20年國內需求超過240億人民幣。此番融資對西部超導搶占先機、擴大市場、提升競爭力的意義不言而喻。

1560824923809771.jpg 

西部超導募資金額及資金用途

容百科技、華特氣體及其它申報企業都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和發展訴求。為數更多的科創板未來標的企業,或許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或許才剛剛成立,或許僅僅在某個實驗室孕育著。總之,新材料的創新空間非常廣闊,將會是科創板培育的基本盤、豐產田。

優質新材料企業成長之路

作為行業領軍者的這些優質新材料企業能夠給后來者什么樣的經驗啟示呢?本著以終為始的想法,我們發現了如下特征。

1)投融資節奏——匹配新材料生命周期

我國新材料產業投資整體上與PE/VC市場發展趨勢相一致。例如2010-2011年間,受創業板開板及境內外資本市場活躍影響,新材料產業投資活躍度也處于歷史最高水平。此后經歷幾次起伏,新材料產業投資增長相對乏力,但出現兩種趨勢:一是行業投資重點向材料生命周期的概念期和導入期等早期階段轉移;二是行業整合大行其道。前者造就了不少“明星材料”,但也選擇性忽略了一個事實:新材料的生命周期以及企業的研發、試生產、調試階段往往比預想的長,企業即便能日拱一卒地挺過去,在規模生產或者擴產之前又需要體量更大的資金注入。因此能迅速成長起來的新材料企業往往在技術生命周期和行業生命周期的恰當時間進入及擴張,技術要足夠成熟,市場即將破冰。

典型如寧德時代,成立至今不過八年,其融資、規模化生產、并購整合等均匹配了大環境給到的發展機遇,成為行業少見的獨角獸企業,市值已突破1500億。容百科技也類似,2014年成立,核心技術在高鎳三元正極材料,而未來3-5年都是正極材料體系轉向高鎳化的機遇期,可謂正當其時。但是像動力電池這類政策驅動的高增長市場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多企業可能是在預期明確、穩定成長的領域步步深耕。

2)科創能力——體現科研、技術與工程實踐三位一體

企業構建科技創新能力必須包含三個層面:基礎研究、技術開發以及工程實踐。三者也必須要形成通路,這樣才能在不斷升級的技術環境中立足。試想,如果固態鋰電池的技術成熟并開始產業化,容百科技該如何應對呢?

通常而言,由實力雄厚的科研院所成果轉化出來的企業在這方面有天然優勢(實際上有相當部分新材料企業的創立是基于我國“863”、“973”等科技計劃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比如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之于西部超導,兩者不僅形成了科研、技術、工程實踐的對接,而且前者還能源源不斷地給后者培養和輸送研發人才。有著強大的研發能力支撐,西部超導才可以作為法人承擔超導材料制備國家工程實驗室、陜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實驗室的建設運作。這是一種很有特色的生態協同。

3)戰略協同——打入下游龍頭企業的供應鏈

沒有獨立的新材料企業,只有先進制造業的上游供應商。打入下游龍頭企業的供應鏈,不僅能實現端到端的業務流程,獲得足夠的營收和市場份額,還有利于企業創新和研發能力提升。當前,制造業供應鏈管理已經從企業內部流程整合(如原料采購、運輸、庫存、生產、銷售等)轉向內外部協作,不僅囊括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其觸角甚至可以延伸到整個產業鏈,形成實體的功能網絡。材料流、信息流、資金流通過這一網絡最終轉化為產品和服務傳遞到客戶手中。同時,前端的材料企業與終端產品的制造商能夠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創新需求與創新成果在這一功能網絡中快速傳播,使得上下游協同發展。因此,能夠進入下游領軍企業的供應鏈,既是新材料公司實力的象征,也是其構筑競爭壁壘、快速發展的保障。

1560824983493226.jpg 

美國制造業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重塑制造業》

通覽目前已申報科創板的新材料企業,其主要客戶中幾乎都存在龍頭企業的身影。西部超導的頭部客戶有中航工業、二重集團,容百科技的頭部客戶有力神、寧德時代、比亞迪。華特氣體的業務包括終端設備和氣體產品兩部分,如下表所示,其2018年的頭部客戶包括了中芯國際、長江存儲、液化空氣集團等知名企業。

1560825017363284.jpg 

華特氣體2018年終端業務大客戶

 1560825035887378.jpg

華特氣體2018年氣體業務大客戶

不畏浮云遮望眼

任正非說華為至少有700位數學家,800位物理學家,120多位化學家,這里的“化學家”想必大多是材料學家。實際上像華為這樣的終端企業在基礎研發上也必須要涉足材料科學,那么我們大致可以想象這樣一幅圖景:關于材料技術的運用其實分布在制造業的各個環節,制造業升級離不開整個材料工業的升級,前端材料企業的創新活動未來將部分融入到下游的研發與生產環節。就我國制造業整體而言,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將獲得突破,逐漸由點連成線、由線連成面、由面連成體。

當然,這個發展過程相對較長,即使有科創板這樣的新政策、新資源的加持,也不太會顯著改變其進程。但是沒關系,因為這是我們本來就在走而且必須要堅定走下去的道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