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打造零件供應網爭奪電動車主導權

時間:2019-06-04

來源:日經中文網

導語:中國提出了到2025年把乘用車(新車)的百公里油耗減少至每輛平均4升的計劃。據稱要實現上述目標,需要銷售700萬輛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的合計),這一數量接近日本市場的1.4倍。

田中曉人:中國政府正與民營企業攜手推進高科技產業培育政策“中國制造2025”。美國把“中國制造2025”作為中美貿易戰的爭論焦點加以批評,中國盡管顯示出低姿態,但在10個重點領域,仍朝著目標穩步前進。關于重點領域之一“新能源汽車”,繼純電動汽車(EV)用電池之后,在驅動馬達和自動駕駛的核心零部件領域,強有力的中國企業也在崛起。

“已經是沒有中國零部件,就造不出純電動汽車的時代”,東風日產的純電動戰略車“軒逸純電(SYLPHYZeroEmission)”的開發負責人門田英稔在4月舉行的上海國際車展的會場上如此表示。日產是電動化方面的先鋒,曾借助“聆風(LEAF)”在全球最早量產純電動汽車。門田表示,“當時零部件全是日本制造”。

 2.1.jpg

從軒逸純電來看,在純電動汽車生產成本中占近3分之1的電池采用了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的產品。東風日產的技術中心負責人村上慎一表示,“在純電動汽車用電池的生產規模和成本方面,沒有企業能匹敵中國廠商”。

中國國務院總理在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及新能源汽車,表示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中國政府2015年3月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構想,到2018年一直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加以說明。但2019年的全國人大會議沒有提及構想整體。一方面,作為環保對策的一環,提及新能源汽車,顯示出重視。

中國提出了到2025年把乘用車(新車)的百公里油耗減少至每輛平均4升的計劃。據稱要實現上述目標,需要銷售700萬輛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的合計),這一數量接近日本市場的1.4倍。

中國政府要求整車企業需銷售一定數量新能源汽車。針對純電動汽車,提出了把重要零部件的國產化比率提高至8成以上的計劃,一直在推進只要搭載中國制造的電池即給予補貼等鼓勵舉措。

最為受益的是寧德時代。有行業相關人士表示,在上海車展上發布的新型純電動汽車的“近一半用寧德時代的電池”。在2018年的世界車載電池出貨量排行榜上,前10名里中國企業占到7家。在驅動馬達領域,精進電動科技等的規模擴大,還將開拓外資客戶。

在自動駕駛等汽車的數字化技術創新領域,強有力的中國初創企業也開始誕生。

2.2.jpg 

禾賽科技CEO李一帆

從美國硅谷歸來的中國創業者2013年設立了禾賽科技,該公司開發的是被稱為“LiDAR(激光雷達)”的系統。這一系統以激光雷達觀測汽車周圍360度的三維數據,將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

禾賽科技的CEO李一帆等創業成員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等畢業后,在美國創業。接受百度等的出資后,把總部轉移至上海。李一帆表示,感覺如果進行大量生產,只能選擇中國。

2.3.jpg 

該公司在上海擁有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的工廠,正在迅速追趕激光雷達領域的世界巨頭美國VelodyneLiDAR,很多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IT和汽車企業已成為其客戶。

中國2018年的新車銷量為2800萬輛。雖然呈現出減速的局面,但屬于世界最大市場的地位不會動搖。汽車行業面臨從發動機到純電動化的“百年一遇”變局,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把成為純電動汽車出口大國定為終極目標。

參加上海車展的德國寶馬首席財務官(CFO)尼古拉斯·彼得表示,“中國的生產技術很高。將向世界出口純電動版MINI”。其構想是出口與長城汽車合資生產的純電動版MINI。美國特斯拉也在上海推進建設年產能50萬輛的新工廠。其產能是一般工廠的2倍,很多行業相關人士認為“考慮到了出口”。

在世界范圍內,歐洲和中國將轉向純電動汽車。盡管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在放寬汽車的環保限制,但汽車和IT廠商將加速采取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行動以應對變局。即使是純電動汽車,中美的主導權之爭也必將越發激烈。

中國提出到2020年取消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方針。因政府主導的需求而膨脹的市場面臨轉向自主增長的課題。英國調查公司IHSMarkit指出,“仍存在政策的不確定性和消費者的接受態度等隱憂”。

東風日產的村上表示,如果跨越課題“到2025年在中國國內形成全年700萬輛規模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企業掌握純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網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制造2025的成敗蘊藏著能明顯改變世界汽車市場的潛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