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產品新聞 > 資訊詳情

施耐德電氣|當工業遇上AI與5G,場景決定一切

時間:2019-05-31

來源:國際工業自動化 IIANews原創

導語:5G與AI落地工業的呼聲不絕于耳,這讓擁有73年歷史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也開始俯身擁抱這兩項風口技術,似乎它們成為了企業數字化之后的又一次升級的技術方向。

5G與AI落地工業的呼聲不絕于耳,這讓擁有73年歷史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也開始俯身擁抱這兩項風口技術,似乎它們成為了企業數字化之后的又一次升級的技術方向,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與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業務執行副總裁何維克(PeterHerweck)一致認為,5G和AI正在走入風口期,兩項新技術的應用場景陣容正在不斷擴大,但不能對新技術采取盲從或者崇拜的態度,它們既是新興技術,也是一種通用的資源,無論哪一個行業用AI和5G來進行賦能,都需要立足于行業知識,加以改革。單純從技術的角度上看,AI和5G形成了一個技術聯動體,AI帶來運算能力的大幅提升,需要更強的傳輸帶寬加以輔助,5G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技術的進步最終還是要服務行業,為行業賦能,技術的落地還是要由最終使用者,也就是擁有運營技術的企業來實施,由具體的應用場景所驅動。

 5G,數字化,工業.jpg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

AI絕非萬能,需考慮工業場景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AI與5G和水與電一樣,是一種通用的資源,通過提供一個平臺或者一套算法來提供某一種特定服務或者是一種產品。這些平臺或者算法的核心是對某一行業應用的深刻理解,而并不能只強調AI或5G技術本身。和我們運行在主機平臺上的軟件不同,AI其實是一套虛擬的軟件,通過平臺運算出需要的結果,然后嵌入到行業應用中產生出價值,否則AI和5G只能是一套通用的計算工具,或者一串代碼,無法衡量其實際價值。

工業軟件其實就是一個通用平臺,其內部的算法可看作是AI的變體,結合行業知識,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而5G相當于為AI加速。由于帶寬的提高,5G加強了AI的速度,可以更高效地在短時間內實現更快的數據采集,方便后期分析與調用。

正如尹正與何維克所強調的,制造業并不是所有環節都要落地AI,基礎設備及不涉及數據和算法的應用其實無需調用AI。目前比較典型的AI應用場景是設備的預測性維護,狀態監測和機器學習,這些技術面向的主要是大型設備及系統,可以對能效和設備的健康狀況給出運維決策,幫助廠商節約上百萬歐元。

落地行業同理于數字化

尹正表示,“無論是AI,5G,或者其他創新技術,終須落地到效益上,如何為企業賦能才是關鍵,即IT賦能OT。類似創新技術成功應用的基礎是要理解客戶的核心需求。施耐德電氣在為企業數字化改造時候所主張的一個策略可以為AI落地提供借鑒,即“先醫后藥,先軟后硬”,AI落地也可以參考。醫生診斷在先,抓藥在后,先理清管理思想,然后制定戰略,再去投資硬件,盲目上馬新技術往往會適得其反。”

談到施耐德電氣在新技術落地上的實踐,尹正談到:“倒退10年,大多數工廠內的指示燈或者斷路器,甚至是變頻系統,每個系統都是孤立的。原來廠商比較重視硬件的開發,而現在企業70%的研發都投入在了軟件上,最終由軟件定義整個硬件和系統的性能。當設備實現了完全的互聯互通,數據就可以送達至云端,最后的分析及服務也都依賴于軟件。十年前邊緣控制層或者分析層的概念并不為人所知,現在這些層面的開發都逐步挪到了軟件上,這是非常大的變化,軟件挖掘了硬件的性能和潛力。施耐德電氣在軟件上一直采取積極的措施,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目前的市場份額以60%的AVEVA以及互聯互通的產品為主,其他包括施耐德電氣開發的功能非常強大的PLC、DCS、變頻器等,這些產品上都有大量的工業軟件在運行。這些軟件分析模塊,包括PowerScada,能效管理,電能質量,資產管理和物流管理等等。不管是工業自動化,還是配電,施耐德電氣的軟件和硬件都會與之相結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包括OEM,分銷商。何維克表示,從施耐德電氣的角度來講,希望做一個創新技術的提供者,創新技術成功落地、成功應用的專家,以幫助客戶利用新技術獲取價值。擴大規模提升品質,最后與客戶一起推廣這個技術,與客戶一起走向成功。AI、5G等技術在工業的真正落地還需要施耐德電氣所提倡的“生態圈”或者“朋友圈”的全力推動。在這個生態圈內,有云基礎設施提供商,也有施耐德電氣這樣真正了解工業客戶需求的專家,還有產業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系統集成商、軟件開發者等所有參與者共同發力。

尹正和何維克強調,在安全,穩定的情況下,5G應用會為數據的收集和傳輸帶來更多的便利,將會給行業帶來很大改變。

技術應用,需與細分場景結合

具體到細分行業和應用場景,尹正分享了施耐德電氣的EcoStruxure架構和相關的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在建材與電子行業的成功應用:

“在建材,水泥等傳統行業進行數字化升級中,由于其能耗很高,面臨能耗,環保等問題,過去主要依靠工程師的經驗。現在為了能讓燃燒更加充分,在工藝上采用傳感數據收集,將歷史數據,現實數據,仿真模型進行整合,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優化,使能耗大幅度降低,這其實就是技術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目的?!?/p>

另外一個典型的應用案例是電子行業專注于傳感器制造的漢威科技?!坝捎趥鞲衅鞯臉藴屎托吞栞^多,造成分工散亂、手工主導的生產模式,產品幾乎完全為定制化。此種情況下進行全面的自動化升級對企業而言并不劃算?!币f道,“所以施耐德電氣采用先幫其解決數字化的問題,先幫其進行了信息化改造,在較少的投入下,人員生產率從不到50%提高到90%,幫助其實現了技術和管理上的提升,后期待業務慢慢擴展以后再實現自動化升級?!?,從以上的兩個案例中也可以看出,評價某種技術是否成功的標準在于看其在實戰中是否能夠與應用場景緊密結合,是否能夠切中用戶的痛點。單獨談論技術和參數有時會顯得單薄。

縱觀國內市場,無論是2019年兩會,還是博鰲論壇,政府都在努力推動經濟發展,除貨幣和財政政策,推動新技術落地也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此次提出的“智能+”概念也是對新技術落地的引領,對于AI的一種肯定,可以看出中國對于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的積極態度。但對任何企業而言,AI和5G的落地,都要立足于自身的需求與具體應用場景的緊密結合,這樣才能幫助企業提升內功,取得實質性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