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道路交通建設的穩步推進,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已逐步得到解決,5G、大數據等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進站人臉識別、刷身份證乘高鐵、地圖導航智能規劃行車路線、手機掃碼乘坐公交車……依托一系列互聯網新技術,我國智慧交通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和裝備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各種新產品、新業態也加速涌現。尤其是物聯網、5G、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更為道路交通治理、車輛等信息采集提供了一種新方式。
5G東風勁吹,智慧交通“產業之舟”揚帆遠航
5G為交通行業發展注入動力
如今,5G在各領域的應用正如火如荼,不管是超高清視頻產業,還是智能家居產業,都離不開5G的支持。作為5G的一大落地場景,交通行業的發展狀況正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城市人口數量激增、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加等,都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巨大壓力,而如何運用前沿技術和設備來改善交通擁堵狀況、大大提升車輛通行的效率也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必須面對和重視的問題。
實際上,在城市交通建設過程中,通常會用到智能傳感器、視頻監控設備等,而要想使這些設備發揮最大作用,還需要運用5G、物聯網等技術。眾所周知,5G具有低功耗大連接、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時延高可靠、數據傳輸速度快等諸多優點,在車輛信息采集、道路人流量監控等過程中,5G可以為交通管理人員構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態系統提供更多可能。
此外,5G的出現,也為自動駕駛、飛行汽車等的技術研發和試點商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在各國加快探索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應用新路徑之時,通過運用5G技術,可以高效、迅速的傳輸關于車輛行駛狀況、車輛行駛速度等信息,以此為測試人員反復測試車輛性能、不斷改進車輛設計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
多方合作推動5G智慧交通建設
正是基于5G在交通領域所具有的多種優勢,近幾年國內外科技企業、車輛制造商等都紛紛加快了布局5G前沿技術的速度。在眾多企業的共同推動下,5G技術不斷進步,其在道路交通領域的應用程度也不斷深化。
有業內人士指出,為加快智慧交通建設步伐,科技企業、移動通信服務商、車輛制造商之間的合作活動將變得越來越頻繁。企業之間加強溝通與合作,會使5G與影響交通行業發展各要素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5月15日,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5G及智能網聯、智慧物流、新零售、數據通信信息技術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以業務與資本的雙線條共同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
截至目前,騰訊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探索已經覆蓋“0-1-3-5-7”的模式,通過融合多種交通方式實現無縫銜接,并且推進用戶使用乘車碼。阿里通過推出支付寶掃碼乘車等服務,制定升級汽車戰略,并積極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打造全新的“智能高速公路”。此外,華為、百度等巨頭也從無人駕駛、車路協同等多個角度搶灘,運用5G、云計算等技術布局智慧交通市場。
多技術融合應用催生新模式
隨著道路交通建設的穩步推進,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已逐步得到解決,5G、大數據等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在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方面,電子警察、交通視頻監測、交通信息采集、交通誘導系統等不斷改進和完善,也為交通參與者提供了更加多樣和貼心的服務。
從目前來看,我國交通建設正處在向著智慧化、高效化轉型的初始階段,許多城市的交管部門正積極利用5G、云計算等技術,搭建全新的道路交通信息共享平臺,并去除掉原有交通管理模式中不合理的成分,這對于整個交通體系的完善和新型交通管理模式的構建至關重要。
未來,智慧交通行業很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5G、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融合應用,而這些技術在融合應用的過程中將會催生出來許多新平臺、新商業模式、新產業等,并給相關企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借著創新活力爭相迸發、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的“東風”,智慧交通將如一葉小舟,在科技的海洋中駛向光明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