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55個首批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中,僅有14個項目通過驗收,少數項目面臨撤銷,大多數項目推進困難。這一結果反映出項目在推進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和面臨的問題。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若行業能夠積極總結和應對,可以轉化為邁向成功的寶貴經驗。
“根據初步統計,55個首批能源互聯網項目中,有37個面臨延期,4個取消,只有14個項目通過了驗收?!比A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日前告訴記者。自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以來,我國能源互聯網產業已經歷了4年發展。今年4月底,2017年初入選國家能源局的首批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迎來“驗收考試”,但結果并不盡如人意。
70%示范項目進展不順
根據指導意見給出的定義,“互聯網+”智慧能源,也就是人們常提起的“能源互聯網”,是將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進行深度融合,形成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征。能源互聯網是推動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戰略支撐,對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綜合效率,推動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能源國際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相關部門在今年4月底前按照項目執行情況、經濟社會效益、項目創新性、成果技術水平以及成果產業化前景為考察指標,對現有的55個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進行評估。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雖然驗收工作尚未結束,但據初步統計,目前僅有14個項目通過了驗收,少數項目面臨撤銷,大多數入選的示范項目推進困難。“自2017年設立示范項目以來,大多數項目實施都很不順。有的項目申請了延期,希望未來各方面能創造條件完成,有的項目則毫無希望,即使申請延期也可能會直接取消。”曾鳴坦言。
配套政策有待出臺
曾鳴表示:“各地方政府相關政策不配套、電價下調,商業模式難以形成,企業主體和各地政府、電網、各投資方之間溝通不力,甚至和不同政府部門管理的其他試點項目有沖突,都是造成能源互聯網項目落地困難的原因。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管理的新能源微網項目、發改委體改司負責的智能配電網項目都與目前的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有部分重疊,不同示范項目間由于負責司局不同,也存在協調問題?!?/p>
記者了解到,“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能源互聯網試點”項目以分布式光伏發電交易為商業模式創新點,計劃利用光伏電站項目收益建設園區內智慧能效采集及需求響應系統、分布式儲能和微網等配套設施。
“跨界”操作仍有壁壘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創新解決方案研究室主任張靖表示,能源互聯網本身是“跨界”的操作,涉及到地方政府、用戶、能源企業等多方利益訴求,對單個的企業來說,在這中間進行博弈、協調本身的難度就相對較大。
據記者了解,55個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中,過半項目由民營企業負責建設,業內人士指出,對地方民營企業來說,要調動各方資源相對更加困難。“根據我們的觀察,央企作為市場中的重量級角色,與其他企業比起來擁有資源、資金、技術積累方面的優勢,因此央企項目進展會更加順利?!睆埦刚f。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即使示范項目通過了驗收“考驗”,“跨界”合作、各個行業之間的壁壘仍廣泛存在。3月15日,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的“支持能源消費革命的城市園區雙級‘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成為了首個通過驗收的示范項目,該項目負責人、珠海供電局高級工程師陳建福也表示,能源互聯網的模式意味著現有的電網信息化平臺將要向開放的互聯網化平臺進行轉型,在共享信息、資源的同時,在市場環境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利益共享是當下最核心的問題。
針對未來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曾鳴提出,地方政府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以及當地電網公司的引領是未來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他指出:“地方政府需要對能源互聯網項目進行指導,包括推進各政府部門協調工作、對項目參與者采取激勵政策、確定投資后回收價值的機制、從法律層面保障數據應用等?!?/p>
要繼續推進能源互聯網產業未來發展,張靖表示,對這55個示范項目經驗進行總結十分重要。對于構建能源互聯網產業體系,“不是說55個項目全部通過驗收,才能證明能源互聯網發展得好。不論是機制層面、技術層面還是企業內部轉型,這一結果真正反映了這個過程中我們碰到的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更有利于產業的推動。有成功有失敗,每條經驗都是寶貴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