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刊播了一則題為《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的國際銳評,這段鏗鏘有力的聲音彰顯了我國面對“貿易大棒”的底氣和自信。此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自6月1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那么,激光領域有哪些商品進入了加稅清單呢?
我國的反制措施涵蓋了光纖制造、激光器、激光加工設備、光通信、醫用激光膠片及民用的激光打印、激光視盤等多個領域。而這些措施會對美國的哪些激光企業產生較大影響呢?
小編整理了部分美國激光企業在華營收情況。從這些數據可見,IPG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最大,中國市場營收占比高達43.1%。其次是恩耐激光,其在中國市場營收占比為36.7%。而就中國光纖激光器市場而言,IPG同樣占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盡管與2017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依然高達49%)。
2018年中國光纖激光器市場份額比例圖
數據來源:2019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
公開數據顯示,IPG在2018年全年營收達14.6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4%,凈利潤為4.04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16%。2019年一季度實現營收3.15億美元,同比下降12%;凈利潤為0.55億美元,同比下降48%;中國市場營收1.15億美元,同比下降24%。
此前,IPG首席執行官ValentinGapontsev博士曾表示:“我們已看到中國商業環境進一步改善的跡象。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市場,第一季度訂單連續增長,第二季度前三周勢頭良好。如果中國市場能保持這樣的發展勢頭,它將繼續推動公司更好的業績表現。”但貿易沖突的激化,或許將給IPG帶來更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