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西門子工業云中國前途

時間:2019-04-25

來源:《財經》 韓舒淋

導語:?西門子工業云入華并不能改變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的格局,該市場將長期處于戰國時代

西門子工業云入華并不能改變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的格局,該市場將長期處于戰國時代。

歷經長達兩年的市場宣傳之后,德國制造業巨頭西門子推出的工業物聯網操作系統MindSphere終于正式入華。

4月2日,西門子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展期間宣布,其物聯網操作系統MindSphere正式版本4月1日在阿里云上成功部署并開始運營,萊茵科斯特(Rhein-Koster)、眾業達(8.260,0.00,0.00%)電氣(SZ:002441)和上海上實龍創成為首批與MindSphere簽訂協議的中國客戶。

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COOJanMrosik介紹,目前MindSphere在全球有1100多個用戶,其生態系統中有300多個合作伙伴,截至2018年9月,有130多萬個設備與MindSphere相連。

如今,在經歷了有些漫長的等待之后,這一備受業界矚目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終于入華,但它在中國的前途仍是一個未知數。

入華歷時兩年

MindSphere是西門子在2016年漢諾威工業展期間首次提出的開放式物聯網操作系統,是西門子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組成部分,它可以為設備和企業提供數據連接選項及相應的應用程序,是工業企業通過連接、打通、分析各個環節數據來達到優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等目的的工具性平臺。

西門子的MindSphere與美國通用電氣(GE)更早推出的Predix是國內近年來工業互聯網熱潮中大大小小企業關注、研究乃至模仿的兩個代表性產品,他們提出的工業物聯網操作系統概念預示了工業領域創新的方向。但在中國市場,兩家公司將技術概念變為真正業務的過程都不順利。

MindSphere從云技術架構上提供平臺服務(PaaS),它與提供基礎設施服務(IaaS)的廠商合作,并在平臺上開發面向客戶的軟件服務(SaaS)。

出于國內對數據監管的要求,外資云平臺在入華落地時需要尋找本土合作伙伴,并且西門子在國內也不具備平臺的運營權。此前,通用電氣曾率先敲定國內合作伙伴,在2017年3月與中國電信簽訂協議。然而此后GE經營日漸困難,其數字化業務亦大幅收縮,最終在2018年底成立由GE全資控股的獨立品牌,業務以面向GE內部為主,不再向外拓展。國內的Predix也再無后文。

西門子工業云業務推出較GE更晚,但得益于西門子更完善的自動化(以PLC為主)與工業軟件(以PLM為主)業務,其落地與西門子已有業務銜接更為緊密。在IaaS服務商方面,西門子在全球先后與SAP、亞馬遜和微軟達成合作,尤其是在2018年1月,MindSphere升級到3.0版本后,成為較為成熟的版本,合作伙伴以亞馬遜和微軟為主。

在中國市場,2017年漢諾威工業展后,西門子開始MindSphere的市場培育工作。但在具體落地上,西門子先是經歷了漫長的IaaS合作伙伴遴選過程,最終在2018年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德期間,西門子宣布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MindSphere在中國將部署在阿里云上。最終在今年4月1日,這一合作終于落地,并迎來首批三個國內客戶。

公開信息顯示,西門子MindSphere在漢諾威工業展上簽署的三家中國客戶中,萊茵科斯特(Rhein-Koster)為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的智能制造教育服務機構,其在中國青島設有中國總部,并在中國多個城市設有培訓中心。

眾業達電氣與上海上實龍創則為國內的中型企業。其中眾業達電氣為工業元器件分銷商及系統集成商,并有自己的制造業務。其2018年營收為85.4億元,利潤為2.73億元。上海上實龍創為上市公司上實發展(12.140,0.00,0.00%)(SH:600748)控股的子公司,業務以節能服務、暖通設備及水處理為主,2018年營收為23.8億元,利潤為1.05億元。

歷時兩年才最終落地,其間國內工業互聯網熱潮蔚然風起,各類平臺層出不窮,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西門子MindSphere入華是否太慢了?面對《財經》記者這一疑問,西門子大中華區數字化工業集團總經理王海濱解釋道,進入中國市場必須合規,需要時間尋找合作伙伴,評估技術能力,選定阿里云之后還要做技術驗證,從去年7月5日在柏林兩家公司簽署協議到如今4月1日正式落地,進行的已經比較順利。此外,阿里也將是MindSphere在國內的運營方。

本地部署挑戰

《財經》記者綜合西門子方、制造企業及國內工業互聯網從業者多方觀點分析認為,對于目前落地的MindSphere而言,盡管國內剛剛落地,但各方都認可西門子工業領域的深厚積累,認可其平臺的技術能力,不過其本地部署能力、價格及目標用戶策略將影響其在國內開展業務的前景。

本地部署能力是當前MindSphere國內落地面臨的最大挑戰,它是指平臺能否部署在私有云或者用戶自己的服務器上。王海濱在漢諾威期間向《財經》記者確認,國內的MindSphere都將部署在公有云上,包括開發者賬號的兩類用戶都將使用公有云。

對于工業企業來說,數據安全——尤其是涉及核心制程的數據——是許多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顧慮的核心問題,而打消這一疑慮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確保數據不越過自己的掌控。因此,《財經》記者此前接觸的多家國內制造企業及從事工業互聯網業務的公司都表示,平臺數據不會上公有云,亦有一家國內新能源制造企業相關負責人曾對《財經》記者表示,當初在選擇平臺時就是因為本地部署能力缺失而放棄了MindSphere。

對MindSphere而言,其本地部署能力在全球業務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但在中國尚不具備該能力。MindSphere先后與全球最大的兩家云基礎設施服務商達成了合作,亞馬遜在先,微軟在后,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首席運營官JanMrosik曾在2018年9月回應《財經》記者關于其本地部署能力的提問時表示,本地部署方案應由IaaS服務商來提供,MindSphere可以調用這一功能,此前亞馬遜AWS不提供本地部署方案,但微軟Azure云平臺包含的AzureStack技術可以支持本地部署,這也是西門子與微軟Azure合作的重要驅動力。

在中國,由于MindSphere部署在阿里云的公有云上,本地部署目前仍無法實現。對此,王海濱對《財經》記者表示,企業需求多種多樣,某些用戶、尤其是某些大企業會希望本地部署,但是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甚至一些思維開放的大企業,是愿意在公用云上來做的。

綜合來看,在本地部署問題上的幾個現實是,一方面,數據上公有云是長期技術趨勢之一,近年來,包括企業資源管理(ERP)、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這類企業傳統IT系統中的核心組成部分也逐漸呈現云化的趨勢,且隨著通訊技術發展帶來的對傳輸速率、帶寬的變革,使用公有云的成本會進一步降低;另一方面,當前工業企業對數據安全的擔憂也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尤其是相對IT、互聯網企業,工業企業對數據上云會更加謹慎;第三,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傳統行業企業和國企,往往都有自己的IT團隊和服務器基礎,現階段會更傾向于本地部署,而許多中小企業若自己投入建設私有云或者服務器,并不劃算,它們相對會更樂于應用云技術,此時,大公司的信息安全能力相對更值得信任。

這樣的現實之下,西門子一方面需要確保其MindSphere用戶的數據安全,展示其在數據安全方面的能力;同時也需要逐漸進行市場培育,引導客戶上云;而對本地部署有強烈需求的用戶,尤其是大型企業用戶,則需要考慮與阿里云合作,開發在私有云上部署MindSphere的能力,而這也意味著更多的人力和資金投入。另一種解決方案,是在國內也引入與微軟Azure云平臺的合作。

數據主權疑惑

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首席運營官JanMrosik在談到數據安全時強調,MindSphere中的數據屬于設備和工廠的所有者,西門子不會查看這些數據,從技術角度,這些數據被存儲在特定的存儲空間,西門子也拿不到它。他尤其對《財經》記者強調,MindSphere并不是數據驅動的商業模式,比如社交網站會拿用戶的數據來做一些事,但這不是MindSphere的商業模式。

在漢諾威期間,西門子MindSphere的另一大突破是與德國大眾達成合作共建工業云,西門子及供應商負責將MindSphere擴展到大眾工業云上,并提供邊緣計算解決方案,大眾與亞馬遜AWS共同開發大眾工業云。在目前西門子發布的關于MindSphere合作的公開信息中,大眾是其中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企業。

結合JanMrosik的上述表態和西門子、大眾、亞馬遜的三方合作可以看出,MindSphere是用戶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工具之一,因此,工具自身并不應依靠數據盈利。數據依然創造價值,但這主要是對使用AWS、MindSphere的用戶而言。

西門子數字工業集團工廠自動化部CEORalf-MichaelFranke在漢諾威期間結合大眾的合作做了進一步的解釋,他表示,數據和分析的結果是屬于大眾的,西門子和亞馬遜只是幫助大眾更好地在平臺上應用技術,提升分析結果的價值,不會去使用這些數據;合作過程中誕生的應用程序,如果向外界分享,其中不可能包含工廠的關鍵流程,它也可以賣給戴姆勒、吉利等同行,但需要簽訂合同說明應用的所有者及利潤分成方式。

長期戰國時代

與大眾、亞馬遜這樣量級的企業全面合作,西門子在中國恐怕很難復制。這一合作能夠達成,離不開西門子與大眾兩家德國企業長期的合作關系,也離不開大眾公司決策層對于數據上云的支持。而在中國,西門子各條業務線的大型企業客戶以國企為主,無論是國內政策對于數據出境的嚴格限制,還是國有企業對于數據安全、本地部署的考量,都讓西門子在國內尋求類似合作企業面臨更多困難。

前述西門子工業云的首批中國客戶包括一家德國企業的中方公司和兩家國內的中型企業。在可見的未來,這或許是MindSphere在中國市場的典型客戶。

西門子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致新軟件是杭州一家從事工業互聯網業務的創業公司,該公司銷售總監胡陽軍對《財經》記者總結,西門子這樣的大型自動化企業在工業界有威信,自動化產品在國內應用很廣,西門子有工業知識的積累深厚;另一方面,相比本土工業互聯網企業,MindSphere經歷了嚴格的立項、診斷、測試過程,其成熟度和性能相比一些國內企業產品應該更好。

在胡陽軍看來,影響MindSphere在中國發展前景的關鍵因素是其客戶定位,是面向大型高端用戶,還是中小企業用戶,國內中小企業的工業數據需求巨大,對上云呈現更開放的態度,但對價格也很敏感,看重性價比;此外,平臺的易用性也是關鍵因素,用戶不希望因使用MindSphere而投入很多人員。

固高自動化公司工業互聯網總監崔鵬對《財經》記者表示,其接觸的客戶中,營收在數十億元規模的中型企業往往都有自己的IT團隊,而營收規模在數千萬至億元級規模的小企業會更傾向于使用公用云。

但這部分企業中,有多少能成為MindSphere的用戶依然要打一個問號。

最有可能的用戶,是原本就使用西門子自動化服務、PLC產品的企業,眾業達與上實龍創均是這類企業。

工業互聯網在獲取數據時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現場自動化設備千差萬別的數據通信協議和格式標準。自動化設備市場玩家眾多,一些代表性的自動化硬件廠商如西門子、羅克韋爾、發那科、ABB、三菱等都有自己的數據標準,其中日系廠商往往并不開放通信協議。而一個工廠內,同時使用多家廠商的自動化設備也十分常見。數據異構的問題,是平臺落地時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對已有西門子自動化設備的大用戶來說,使用同一家自動化公司的云平臺連接數據就更為便捷。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工廠自動化部CEORalf-MichaelFranke就表示,如果使用的是西門子產品,連接方式比較簡單,如果使用第三方產品就比較復雜。未來數據格式會標準化,但目前必須處理不同的數據格式,西門子在編程、組態和數據格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來滿足用戶需求。

王海濱設想,隨著時間推移,未來不是每一個用戶都像做一個工業項目那樣去做,期待將來的銷售模式就是客戶在阿里云或者西門子的商店選購不同規格的賬號和費用,線上付款形成合同,郵件推送賬號密碼,非常便捷。

《財經》記者接觸的多位工業互聯網從業者均表示,目前需要結合用戶的現狀和需求制定方案,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去做落地。不同公司對數據獲取的需求到看板界面的偏好等大大小小的細節要求千差萬別,需要深度參與其中才能做好服務。“工業是深度定制化的。”一位相關人士感嘆。

MindSphere中國市場的落地亦是如此。遲到之后,它需要盡快將首批客戶做成標桿,成為以后推廣的樣板。而放眼未來,MindSphere的遲到并不致命。

層出不窮、數以百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大部分將消失,這是業內共識。JanMrosik認為,未來只會有若干個平臺能夠生存,集中大量的技術人員搭建一個新平臺創造的價值有限,真正在物聯網領域脫穎而出的并不是平臺,而是平臺上的應用程序。許多中小企業可以借助其專業知識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結合,專注于開發程序來創造價值。

樹根互聯CEO賀東東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表示,制造企業的核心優勢是對產品和客戶的洞察,樹根互聯的許多客戶是自己開發平臺一兩年后又重新找上門來,在他看來,花大量時間、投資和人力去冒險搭建底層平臺,會耽誤做行業應用的時間。

固高的崔鵬將工業云平臺與20年前的郵件系統進行了類比,它是企業的工具。在郵件剛開始出現的時候,許多企業都會自建郵件系統,但經過大約10年,最終幾家大的郵件服務商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未來也將是如此趨勢,只是出于工業領域的復雜性,可能不同行業都會有一個領先的平臺。

究竟誰能脫穎而出,需要市場競爭來檢驗。如今工業互聯網概念已經熙熙攘攘了兩年有余,企業更加關注能創造什么實際價值,因此首批標桿項目需要凸顯其示范作用;往后,平臺的易用性、功能及數據安全等平臺自身相關的指標將會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分出優劣,其中也離不開平臺提供方與用戶的深度合作;長遠來看,最終決定平臺存亡的,將是其應用生態的豐富程度。

然而,工業領域的技術迭代周期要遠遠長于消費互聯網,數百家平臺公司淘汰到只剩下幾家,耗時或許遠遠不止十年。相當一段時間內,工業互聯網市場都將處在群雄并起的戰國時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娓娓工業

廣州金升陽科技有限公司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