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纖激光器領域,激光器輸出功率不斷走高,千瓦級激光器已成常態,萬瓦成為下一個競爭焦點。發展前景最好的當屬超快激光器。有機構預測,未來五年超快激光的增速將達到激光產業整體增速的5倍,而通過本次光博會也可看見超快激光器蓬勃發展的態勢。
2018年,我國GDP首次突破90萬億元,其中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2%,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1.7%、8.9%和8.1%。我國產業結構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尤其是下半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放緩,部分企業出現營收下降、裁員減產的情況。
“兩會”為民營企業送福利
進入2019年,利好消息不斷出現,尤其是在兩會期間釋放的大量紅利,為2019年的經濟注入“強心劑”。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總理向大會作了《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包括:減稅降費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全年將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支持民企助力行業轉型升級,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行工程項目改革,簡化程序、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提升科技支撐能力等。這一系列舉措將大大改善民營、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為2019年的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除了兩會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和關注外,央視也對部分優秀民營企業進行了報道。其中凱普林光電作為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代表,亮相央視財經頻道,陳曉華董事長就公司經營、生產及產品情況做了介紹。
陳曉華董事長介紹說:“受益于國家政策對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凱普林光電從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研發、設計和制造性價比最優的激光器件及系統解決方案。16年來,不斷的技術積累和創新,持之以恒的生產工藝改進,對更高產品質量標準的追求,使凱普林光電在激光泵源、直接加工、激光醫療、照明、科研及直接制版印刷等多個領域得到國內外用戶一致認可,先進的研發團隊及高額的研發投入為不斷開拓工業市場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光博會”彰顯良好的產業發展態勢
凱普林光電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一方面也受益于制造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巨大的市場增量。當然,受益的不僅僅是凱普林,整個光電產業都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這一盛況在剛結束的慕尼黑上海光博會上可見一斑。
本屆光博會共有26個國家和地區的1177家企業參展,65705名終端用戶和專業觀眾到場參觀,參展企業和參觀人數均創歷史最高。而在展會期間,近1200個備受矚目的新品正式推向市場,其中不乏應用在新能源汽車、激光雷達、生物醫療、5G可折疊屏、智能自動加工應用領域的多項領先技術和產品。企業的大量出新和觀眾人氣高漲,充分體現了光電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以及中國工業生產市場日益增長的重要性。
對激光產業而言,本屆光博會也出現幾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在光纖激光器領域,激光器輸出功率不斷走高,千瓦級激光器已成常態,萬瓦成為下一個競爭焦點。如北京凱普林光電、北京熱刺激光、四川思創優光、福建中科光匯等企業,均基于自身技術積累躋身萬瓦激光器供應商之列,而入局較早的激光器領先者銳科激光、創鑫激光,則分別推出了20000W和25000W激光器,繼續探索著超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的技術瓶頸和市場潛力。
光纖激光器功率不斷走高,激光加工設備也在不斷升級。本屆光博會激光設備廠商的數量明顯增多,高功率激光切割設備備受矚目。自去年15000W激光切割機面世以來,“萬瓦級激光切割”更是成了激光加工行業的熱點詞匯,但萬瓦設備的穩定性、加工質量、投入產出比等一系列問題還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檢驗,因此,不少用戶對于萬瓦級激光切割設備仍保持觀望。盡管如此,各大設備廠商也在積極進行技術儲備,據稱20000W激光切割設備將于近期推向市場。除高功率激光切割設備外,用于3C電子、醫療等領域的激光精密微加工系統也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在半導體激光器領域,隨著相關應用越來越廣泛,新應用對半導體激光器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對此國內外供應商采取了不同的態度。以Nlight、Lumentum為代表的海外供應商,將發展重心放在了其他領域,針對半導體激光器推出新產品較少,基于自身的芯片和平臺特點未做更多迎合應用的更改。國內供應商則著力推出更大功率的光纖泵浦源組件,如華芯、天元等。而凱普林光電本次不僅展出了光纖及固體泵源方面全系的產品系列,也推出了大功率插拔組件,五波長輸出醫用組件,藍光LD等應對更多應用的產品。
發展前景最好的當屬超快激光器。有機構預測,未來五年超快激光的增速將達到激光產業整體增速的5倍,而通過本次光博會也可看見超快激光器蓬勃發展的態勢。銳科激光、華日激光、貝林激光、卓鐳激光、凱普林光電、安揚激光、華快光子等企業均攜各自的皮秒、飛秒激光器亮相展會,推動國內超快激光產業在工業化應用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總結
隨著“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逐步推進以及產業升級進程的深入,新型工業對柔性化、個性化生產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離不開激光。與傳統加工方式相比,激光加工具有效率高、耗材少、材料變形小、對加工對象適應性強等優點,在規模化生產中成本效應明顯。此外,新能源汽車、激光雷達、5G、物聯網等新領域興起,也將為激光技術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多的細分市場在等待激光企業去挖掘。
對于大型上市公司來說,充足的資金儲備有利于企業開拓新市場新領域,而中小型企業則更需要協助與支持。幸運的是,國家對民營高新企業高度重視,并為之提供了許多政策支持。除了今年兩會提出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進行工程項目改革降低企業交易成本等政策外,各地政府也對高新企業提供各種優惠與便利。
在良好的產業發展前景及國家政策支持下,以凱普林光電為代表的一系列民營激光企業通過多年來不斷的技術積累和創新,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逐步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為國內激光產業實現核心技術自主、降低產業鏈整體成本做出巨大貢獻。可以預見,未來激光產業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在與大型上市企業的競爭中民營企業也將獲得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