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工業激光市場規模、產業區域分布、區域規模、國產化進程
2020年中國工業激光市場規模達1065億元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出現,給全球以及中國激光產業帶來了較大的挑戰。中國疫情控制較好,經濟復蘇較快,在2020年2月底全國基本上大部分激光產業都已經復工復產了,而我國光谷重鎮武漢則影響較大,許多激光企業要到3月以后才恢復生產。根據激光制造商情發布的數據,2020年我國工業激光及相關產品市場規模為1065億元,首次突破了千億元大關,同比增長約15.4%。
中國激光產業區域性較為明顯
根據激光制造商情的數據,2020年,珠三角仍然是激光產業規模最大的地區,產值達到390億元,長三角地區激光產業約為240億元,華中地區約205億元,環渤海地區則有170億元,其余地區預估激光產值約60億元。
總體來看,我國激光產業主要集中在,武漢、深圳、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主要是由于激光產業的發展受經濟、技術、工業發展等的影響較大。具體來看,我國激光產業各區域產業分布如下表所示:
國內外激光產業主要差距分析
中國激光產業在機床、數控技術和激光工藝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行業內部分企業,如華工科技,在激光器技術方面,無論是先進固體激光器還是高功率軸快流CO2激光器在國內均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在先進固體激光器方面,與世界領先的美國的IPG Photonics Corporation(IPG公司)相比,在小功率方面,部分企業性能已經達到并超過,但在中大功率光纖激光器方面還有差距,還需要投入力量研發更高功率激光器。
但在高功率軸快流CO2激光器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功率在1000瓦到4000瓦左右,性能水平相當;更高功率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為:
中國龍頭企業技術持續突破,國產化持續加速
隨著技術的突破,國內企業打破了外企的壟斷,技術水平逐漸與國際接軌,國產的替代效應逐漸增強。
同時,國產激光器企業逐步實現對上游原材料各環節的垂直整合,關鍵零部件的自制率和國產化率逐步提升。其中,銳科激光依托與銳晶芯片(國內掌握超高功率芯片的企業之一)兄弟企業的合作實現芯片國產化,保障原材料供應鏈安全,也進一步實現對成本的優化。
2020年可以認為是國內萬瓦級激光器國產化的元年,如銳科激光作為國產光纖激光器的龍頭企業,引領著國內光纖激光器產業的發展,在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方面處于主導地位。銳科激光的萬瓦激光器銷量,2020年初步估計近1000臺,同比增長543%。目前銳科激光已經實現了核心光學器件百分百國產化,也因此打破進口技術壟斷,真正在萬瓦級超高功率激光器上實現質的突破,打開全功率進口替代市場。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激光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