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國從一個制造業薄弱的國家,在2010年,超過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
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中國一直在前進路上
為什么中國制造業會發展得這么快?根本原因是我們多年的創新投入增加,使得我們制造業創新產品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在一些重要領域,中國制造的產品已經進入世界先進水平。
然而,盡管中國制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我們離建設制造業強國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縱觀世界近現代歷史,制造業的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是主要發達國家現代化的共同經驗。因此,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轉型升級和提升自動化與智能化生產階段,“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發展新型制造業,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發展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等。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中國前進的腳步從未停下。
中國制造將被重新定義,“新制造”應運而生
在新技術、新政策、新理念的沖擊之下,中國制造將被重新定義,“新制造”這一概念應運而生。
2016年云棲大會上,馬云首次提出“新制造”的概念。他認為,新制造不同于傳統的規模化、標準化制造,它講究的是智慧化、個性化和定制化。2018年,馬云在云棲大會上再次提到新制造,他說:“未來10-15年,傳統制造業將會非常困難,如果不擁抱新制造,猶如盲人開車,誰是你的客戶都不知道。新制造將重新定義制造業?!?/p>
那么究竟何為新制造?
新制造可以理解為通過物聯網技術采集數據,并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處理數據的智能化制造。形成高度靈活、個性化、網絡化的生產鏈條以實現傳統制造業的產業升級。
中國“新制造”正在進行時,不僅是傳統制造企業,每一個角色都試圖找到自己的方向。
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為“新制造”注入新鮮血液
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中國創新型企業在整個中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產業發展高地,工業化水平高,集群優勢明顯,在這次制造業的全面升級的大潮下,長三角城市群的創新型企業為“新制造”注入了新鮮血液。
億歐新制造頻道作為中國制造全面升級的觀察者和見證者,將于今年6月在上海舉辦“新制造未來峰會”。在此契機下,我們盤點了一批長三角地區致力于制造業創新升級的企業,并且按照企業名稱首字母進行了排序。
從分布城市來看,上海占了近半壁江山,一共有19家,占比達到43%,其次是杭州,有10家,此外,南京有5家,蘇州有3家,寧波有3家,常州有2家,無錫有1家。
所盤點的企業大部分集中在上海,這與上海市政府近年來對制造業升級的支持有著密切關系。在2017年,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發布了《關于上海創新智能制造應用模式和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將智能制造作為“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轉變的主攻方向。計劃到2020年,把上海打造成為全國智能制造應用的高地、核心技術的策源地以及系統解決方案的輸出地。
今年6月,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市長寧區青年聯合會、億歐公司聯合承辦的“2019全球新經濟年會”將在上海長寧世貿展館舉辦。其中,“新制造未來峰會”作為大會的垂直峰會,將邀請包括阿里、美的、西門子、工業富聯等國內外制造業創新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公司負責人共話全球制造業趨勢,億歐誠邀各領域新經濟舵手共同參與。
中國制造的未來,讓我們攜手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