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5G+AI”的風口和挑戰

時間:2019-04-15

來源:通信信息報

導語:?近日,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5G和人工智能都備受關注。被冠以“互聯網預言家”的馬化騰,更是公開表示“一個AI+5G的全智能時代正在到來。”

近日,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5G和人工智能都備受關注。被冠以“互聯網預言家”的馬化騰,更是公開表示“一個AI+5G的全智能時代正在到來。”

韓美“搶跑”5G爭第一、英特爾加大人工智能投資力度、首個行政區域5G網絡在上海建成并開始試用,AI合成主播正式上崗……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相比過去討論的人口紅利,“5G+AI”或是更大的創新紅利。

雖然輿論場上也有個別聲音,如“5G的作用是不是被夸大了,人工智能是人工還是智能?”等質疑聲,但不可否認,無論是5G還是人工智能,不僅產業投資如火如荼、國家級戰略和規劃緊鑼密鼓,而且在2019年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相關產業的推進速度都令人刮目相看。正如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所說,“與其現在去討論樂觀還是悲觀,不如抓住機遇先干起來。”

5G與AI雖然是兩類技術,但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已是業界共識。

5G能夠幫助更多的AI應用落地,AI則可以讓5G網絡更靈活、更高效地被人們使用。威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文琦則表示,目前的AI應用大部分是在H端,大部分公司都沒有很好地利用數據,而5G的大規模商用有望解決這一問題。顯然,5G和人工智能在路徑上是一致的。

有一些專家認為,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的5G是驅動力,AI則是催化劑。“5G+AI”,不僅可以發揮“1+1>2”的效果,甚至兩者互促式發展將形成乘法效應,帶來顛覆性的創新機遇。如4月初,中國完成首例AI+5G手術,在400公里外完成“補心”手術,為智慧醫療開啟無限想象空間,而這只是剛剛開始。

2019年,是業內公認的5G和AI的落地之年。

5G今年熱度高漲,雖然還沒有發布運營商牌照,但三大運營商在國內不少城市已經搭建起測試網絡;而人工智能,也是熱度不減,阿里的城市大腦、百度的無人駕駛、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在業界看來,“5G+AI”的強強聯合,或將開啟一場通信變革,帶來整個互聯網行業,乃至實體經濟的重新洗牌。金融、教育、交通、健康、零售等,都將智能化。

當然在一片唱多看好聲中,也有個別觀點認為,國內企業更多的是為了熱點而引導輿論做營銷,資本的力量大于研發的力量,恐噱頭多于實質。實際上,作為5G和人工智能關鍵要素的芯片,因是市場發展的重要指標而備受關注。

以人工智能芯片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有超20家企業投入AI芯片的研發中來。寒武紀、阿里達摩院、華為海思等也都相繼表示加快AI芯片大規模生產并投入使用。資本市場也動作頻頻,如近期AI芯片公司普林芯馳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聚焦邊緣計算的AI芯片公司地平線融資6億美元,估值超過30億美元。

毋庸置疑,現階段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但是創新紅利還在,且還有很大潛力,而“5G+AI”或迎來創新風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