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打擊中國企業,但不少中國企業也從危機中發現轉機,中國的芯片設備制造商正發現其國內需求增加,讓中國廠商有機會在「應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東京威力科創(簡稱東電)等全球業界對手中有立足之地。
《日經新聞》報導,美中貿易戰可能為中國芯片制造帶來新機遇,由中國當局支持的「中科飛測」(Skyverse)表示,今年將向中國主要芯片制造商銷售其芯片測試技術,營銷經理LeoHe稱,部份原因出于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我們發現,更多本地制造商愿意測試和試用我們的產品,特別是去年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后...他們很希望使用國內產品,這是我們幾年前沒感受到的」。
其他如中國「北方華創」(NauraTechnology)、「中微半導體」(AMEC)、「美商得升科技」(MattsonTechnology,2015年被北京屹唐盛龍并購)等也透露,中國芯片制造商近幾個月對其產品的興趣增加。
而「中科飛測」計劃今年開始批量生產其芯片測試工具,該公司希望挑戰美國科磊在業界的領導地位,營銷經理He另表示,希望挑戰三星和美光(Micron)的長江存儲公司,將采用「中科飛測」、「中芯國際」和「上海華力微電子」的設備。
有業內人士透露,在美國去年對中國中興下芯片禁令,以及制裁福建晉華后,讓中國開始加強支持該國半導體設備產業。
「美商得升科技」市場總監AndyZhang認為,貿易戰有利于該公司贏得中國客戶,「由于貿易緊張的不確定性,我們發現更容易接近本地客戶,政府也肯定支持這種趨勢」,但認為產品品質仍然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得升執行長AllenLu也表示,芯片設備和材料領域需要時間建立,中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的全球市占率不到2%,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面臨貿易戰和智能手機市場放緩,中國仍然在2018年進口了價值312億美元的芯片,為最大芯片進口國,中國「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表示,數據顯示中國要在芯片業上自立,仍然很有挑戰性,并認為中國需要承認其芯片廠商與美國、歐洲、南韓和日本等同行間的巨大技術差距。
京鼎精密科技副總經理黃啟智指出,貿易緊張局勢,使中國比以往更堅定建立芯片產業自主,「中國政府的支持從來沒這么強大,在公用事業和土地都已有所準備,吸引更多人才」。黃啟智并稱,很少有企業高層,能抵擋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也認為多數業者都試圖透過投資美國和中國,以實現世界兩大經濟體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