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讓機器人去救復燃之火?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再等等!

時間:2019-04-11

來源:人民政協網

導語:人類發明機器人,本意就是用來替代人類從事艱苦、繁重、重復性、危險性工作。20世紀60年代人類發明的第一臺機器人,用在汽車生產線上,代替人類做重復性工作——打鉚釘。經過半個多世紀發展,今天的機器人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能完成全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制造、小批量柔性制造等復雜工作。智能機器人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掃地、輔導孩子、看家護院。人工智能軟件與人類對抗,下棋、打游戲樣樣精通。太空機器人正代替人類登上月球、火星,甚至飛到太陽系邊際。

據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報告,4月7日上午,四川涼山木里火場出現復燃。

人類發明機器人,本意就是用來替代人類從事艱苦、繁重、重復性、危險性工作。20世紀60年代人類發明的第一臺機器人,用在汽車生產線上,代替人類做重復性工作——打鉚釘。經過半個多世紀發展,今天的機器人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能完成全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制造、小批量柔性制造等復雜工作。智能機器人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掃地、輔導孩子、看家護院。人工智能軟件與人類對抗,下棋、打游戲樣樣精通。太空機器人正代替人類登上月球、火星,甚至飛到太陽系邊際。

這么多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難道就沒有能幫助人類抵抗自然災害、替代人類沖鋒陷陣的嗎?

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對民建中央科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趙曉光進行了采訪。

“使用機器人救災一直是世界各國研究的重要內容。”據趙曉光說,2011年,日本東部發生地震和海嘯,造成核泄漏,日本和美國政府都派遣了救災機器人到現場協助救援。但這些機器人在災難現場被門、墻體等阻攔,無法通過,也無法與現場的救援人員保持通訊,機器人很難應對災害現場的復雜狀況。

隨后的幾年中,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為解決機器人面臨的困境制定了詳細研究計劃,斥資近億美元,在美國國內資助機器人救災任務挑戰賽。不久后,韓國、日本、歐盟等也投入巨資參加挑戰賽,賽事持續3年,投入資金1.1億美元。

“但競賽的結果令人有些失望,機器人無法在真正的災害現場有效工作,主要原因是機器人的軟件和硬件系統不夠穩定;機器人自主應對復雜環境或者與環境發生接觸時的應對能力不足;機器人的通訊系統不夠穩定、通訊帶寬不充足。還有就是救災現場突發事件多,操作員的操作命令也會出錯。”談及此,趙曉光也略顯失落。

她同時表示,對于救火來說,機器人面臨的困難更多:煙霧(看不清)、高溫(需要耐高溫材料)、環境復雜(現場突發事件多,如二次災害)等,需要機器人有更強壯、更穩定的系統。

“近些年,我國正在大力開展消防救援機器人系統的研制工作,比如城市中的消防滅火偵察機器人、消防排煙滅火機器人、滅火機器人等,還有適合深林火災滅火的直升機噴灑滅火系統,119超遠程森林滅火系統、航空消防無人機等。但在深林火情處置方面,科技支援還遠遠不夠多、不夠強,比較普遍的是偵查無人機、遠程深林滅火炮、飛機噴灑等支援裝備。滅火最后階段還需要我們的消防英雄近距離處置。”趙曉光表示。

為了減少生命財產的損失,防患于未然仍然是最有效、代價最低的手段。在災害預警、檢測等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技術能夠成為我們的有力幫手,例如深林火災物聯網監控技術、無人機預警技術等。

“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技術會越來越發達,幫助人類做更多的事,但再先進的技術也是由人類操控的。我們自身的警惕性、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起到關鍵作用。因此,火災猛于虎,使用先進技術輔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才是減少生命財產損失的重中之重。”趙曉光這樣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