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我國汽車產業圍繞大型主機廠而建立起來的產業集群已初具雛形。這些集群分別分布在東北、京津、中部、西南、珠三角、長三角六大區域。這些區域依托各自區位優勢,發展出具有區域特色的汽車產業。
在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為中心的汽車產業集群區明顯已經搶占了新能源汽車布局和發力的制高點,引得各大車企加碼,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為特色的產業集群。一眾新能源汽車廠商快馬加鞭在此投入建廠,建立研發中心。
過萬億規劃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風水寶地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目前,長三角集群的30個城市中,有超過14個城市已經拿到或規劃有新能源汽車項目,涉及新能源汽車項目超過20個,累計規劃產能超過300萬輛,累計規劃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
億歐汽車認為,長三角作為重要的技術聚集區,汽車產業基礎雄厚,技術及資本相對密集,與之相關聯產業眾多,容易產生產業間的聯動發展。總結來說,長三角區域具備了過硬的發展條件,包括產業基礎優勢、科技創新優勢以及高端人才優勢等。這些優勢成為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另外,在政策方面,長三角區域地方政府給予了新能源汽車產業以大力支持,竭力為行業新進入者打造最優的產業環境。例如,浙江省每年設立3億元作為新能源汽車專項扶持資金,用于培育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打造新能源汽車特色小鎮、推廣各地市的新能源汽車等。
已形成產業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車“新硅谷”
2018年7月,規劃年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臨港,此工廠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這一事件引發行業熱議,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的優勢企業在長三角集聚。
事實上,在特斯拉入華之前,就有大批車企深耕于此。除了全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外,不少新造車勢力也紛紛在長三角布局,其中就包括新造車勢力頭部企業的威馬、蔚來。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曾經表示,長三角作為中國汽車產業集聚區,正在打造新能源汽車的“新硅谷”。2018年3月,威馬在溫州市甌江口的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正式投產,首批威馬旗下EX5量產車試裝下線。如今,威馬全球總部已落戶上海、智能工廠扎根浙江、核心供應鏈聚集江蘇、新零售網絡橫亙長三角。
蔚來創始人李斌認為,長三角將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的世界級創新中心。在合肥,蔚來與江淮進行深度合作,建造了世界級全鋁車身工廠;在江蘇,圍繞電驅動系統的研發、制造,蔚來布局了三個工廠,分別位于南京、常熟、昆山;而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的上海,則是蔚來的總部所在地。
不只是這些明星車企,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的眾多后起之秀也扎根長三角地區,涉及企業范圍包括零部件、自動化制造、新材料、充電服務等領域。
公共充電樁將超20萬根,配套設施發展迅猛
另外,在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長三角地區也實現了快速發展。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30萬臺,其中交流充電樁19萬臺、直流充電樁11萬臺、交直流一體充電樁0.05萬臺。與2017年底數據相比,2018年公共類充電樁新增8.6萬臺。
分省市來看,北京、上海、廣東等加速發展地區建設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占比達76.5%;示范推廣地區和積極促進地區共占23.5%。
截至2018年12月,省級行政區域內所擁有的公共類充電樁數量前十的分別為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北、天津、安徽、湖北。可以看出,長三角所涉及的三省一市均位列前十,是充電樁基礎設施發展最好的區域之一。
上海市經信委曾對外透露,到2020年長三角區域公共類充電樁數量有望達到20萬個,這將對新能源汽車在上海、長三角區域的進一步推廣普及形成良好的公共服務支撐。
然而,盡管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但是由于充電基礎設施之間不能實現互聯互通,已建成充電基礎設施利用率低、電動汽車用戶充電難等問題突出。除了充電樁建設問題,制約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有效發展的因素還有基礎設施資源整合、公共充電設施信息平臺的統一、充電接口的標準化、充電基建中的計費和結算等問題。
城市間資源協調發展,加速推進產業一體化
在長三角城市群中,上海作為港口城市,開放程度較高,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強;江蘇作為全國制造業發達的地區之一,先進制造業密集,正在由“江蘇制造”轉為“江蘇創造”;安徽作為資源豐富型城市,勞動力資源充沛;浙江省的海上貿易發展良好,交通便利。由此,各方資源形成的差異化和可協同性,正在加速推進長三角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一體化發展。
億歐汽車通過梳理發現,長三角地區還擁有大批正在崛起的技術創新型企業,這些企業涉及到汽車產業的各個鏈條,包括先進材料、衛星導航、動力研發、整車制造及關鍵組件等多個環節。
作為科創板主場,上海市擁有眾多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此類企業的集中出現,不僅有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引入更多先進制造工藝,還能夠為自身賦能更多創新思維賦,并推進新能源汽車出行領域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升級,最終助力于新能源汽車生態的構建。
作為長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此前發布了新能源智能汽車規劃圖。規劃圖顯示,上海將打造以嘉定區為核心,浦東新區的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臨港地區為主、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莘莊工業園、西虹橋商務區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為輔的空間布局。
作為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最大的省份,江蘇省2017年在新能源汽車企業在的投資額達633.15億元。整個產業在研發投入方面有顯著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走向技術融合,一些傳統車企不斷探索轉型新能源的機會,一些傳統零部件供應商也在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
此外,長三角其他地區的企業也在發揮著自身的價值,以下為億歐汽車對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型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企業的梳理:
毫無疑問,長三角城市群的優勢十分明顯。該地區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GDP均位于全國前列。但長江中游的三城市群發展基礎較為薄弱,城市群的規劃范圍和相關政策出臺、推進遲緩,這影響了該地區的發展。
基于以上梳理,億歐汽車認為,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長三角地區應該在以下三大方面加強布局:1.建立更加公平、開放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環境,推動產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升;2.搭建起充電基礎設施的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充電樁之間互通互聯;3.促進產業間技術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人才互補,最終走向產業融合,實現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