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金屬彈片,經過切割、打磨、注塑、定位、相機監測、壓力、電流、極溫、鹽霧雕琢后,進入琥珀樣片,在光學顯微鏡下質地和規格被再確認后,才有資格進入市場當中。
這樣繁瑣的生產工序,是一個接線端子在萬可生產車間最為普通的經歷。在位于德國Minden東威斯特法利亞結附近的威悉河和米德蘭運河旁,筆者有幸走進萬可總部的生產車間,目睹了端子產品的“變形計”。
10到20001和300萬
走進占地10萬平方米的萬可工廠辦公大樓,瞬間感受到摩登氣息,正門內一排白色萬可工廠俯視圖模型十分奪目,模型旁邊配備PAD利用AR解讀每個工廠功能樣貌;整體寬敞、明亮的空間布局,咖啡甜點休息區,會議室,接待室依次排開,使得很好的包容超過2000名員工工作與此。在這里,萬可下發超過3000份訂單服務于歐洲和全球客戶。如果不是通過工作人員的品牌歷史講解,很難想象,這里竟然是1951年10個年輕人打造萬可夢開始的地方。
目前,萬可的接線端子產品線已經享譽全球,但無論是當下最新的221家用接線端子,還是工用TOPJOB?S軌裝式接線端子,都要從萬可工廠說起。萬可明登工廠主要分為建筑連接器和MCS生產大樓以及Automation產品生產裝配大樓。1960年,萬可第一座連接器生產工廠誕生于此,從而順利產下第一個接線端子。今天,萬可端子市場需求巨大,建筑連接器車間是24小時三班倒的生產制度,設備全天不停,一天產量達到300萬個。這些車間自動化程度很高,只有少量人工負責監管和維護設備,符合德國所推崇的全自動化生產理念。但是,在需要的地方,工廠也會采取半自動化的生產方式,以滿足定制化的柔性生產需求。
萬可老工廠
檢測、實驗、再檢測一個接線端子的誕生
事實上,在萬可的生產模式下,一個接線端子的誕生需要經過嚴苛的階段。在生產車間,萬可端子生產流程要首先經過金屬彈片制造、塑料部件制造和二者的裝配,以及包裝倉儲。之后,端子被定位,每個連接器身上都有唯一確認的身份標識,包括批次、型號、序號等信息,這樣,問題定位、工序監測都有據可查。再者是檢測環節,經過機器生產后的端子,在自動化產線移動時,會經過工業相機拍照檢測產品是否合格,不符合規格的產品會按照相應程序進行做出調整。
過程到這就算完了嗎?當然不是。
下一步,生產出來的端子,將被移至實驗室經歷最后的考驗。由于工業應用環境需要面臨各種極端環境,因此,萬可端子要在電子實驗室經過壓力、電流、腐蝕、極溫、鹽霧等嚴苛測試。參觀中有一個例子,在工程師演示下,萬可端子經過上千安培的電流通過后,導線很快被融化,而端子完好無損。甚至,考慮時間、環境變化,萬可會對產品進行長達半年的測試以及極高與極低溫度的迅速切換等測試。還不算完,測試后,萬可將產品裝入琥珀樣片,在光學顯微鏡下質地和規格被再確認后,產品最終才有資格進入市場當中。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從一個小小的端子的嚴苛的生產流程便可看出,萬可明登工廠能夠屹立50年不倒絕非偶然。必須承認的是,如今萬可的端子產品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市場份額,與其嚴謹和負責的生產態度密切相關。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