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的分析顯示出了爭奪尖端技術主導權的美國和中國各自占據優勢的領域。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對在研究人員之間經常被引用的論文所占份額進行調查發現,在生命科學領域美國占據優勢,在工程學、化學和材料等制造相關領域,中國的存在感引人注目。在人工智能(AI)等計算機科學數學領域兩國不相上下。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基于荷蘭學術信息企業愛思唯爾(Elsevier)2015~2017年的數據,對被引用次數進入前10%的高質量研究論文進行了調查。計算出各國在不包括臨床醫學在內的151個研究領域所占份額,結果顯示,美國在80個領域位居首位,中國在71個領域居首,第一的位置被兩國壟斷。
眾所周知在尖端技術的研究開發領域,中美兩國實力突出,不過從此次分析可以看出,兩國在具體各個領域的優劣情況。
美國占據優勢的領域是生命科學。在具體46個領域中,“癌癥研究”、“遺傳學”、“發育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40個領域占據首位。在高效改變基因的基因組編輯和再生醫療等研究方面成為領頭羊,在初創企業等參與的產業應用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
中國也在46個領域中的眾多領域位居第2,迅速追趕美國。中國在生命倫理和法規等層面限制比其他國家少,被認為易于推進研究。最近,中國研究人員使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嬰誕生,引發全球學界震動。
在工程學、化學、材料領域,中國具有壓倒性的存在感。在具體39個領域中,中國在“航空航天工程學”、“電氣電子工程學”、“機械工程”和“金屬·合金”等31個領域位居首位。中國正在推進力爭實現制造強國的產業升級政策“中國制造2025”,在制造相關領域提高了實力。
在不停誕生技術創新的計算機科學、數學領域,中美展開激烈競爭。26個領域中,中美各奪得13個領域的冠軍寶座。美國在“軟件”和“信息系統”等領域居首,而中國則占據“人工智能(AI)”領域的首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擴大對AI領域投資的總統令,美國也正在舉全國之力強化AI研發。
相比之下,日本的存在感十分薄弱。在151個領域中,只有18個領域的份額躋身前5。最高排名是癌癥研究等領域的第3,未能登上冠亞軍。不僅落后于中美兩國,還被英國和德國超越,日本在各國大力開發的AI領域近排名第10。
與1995~1997年的數據相比較發現,韓國在眾多領域的排名有所上升,而日本的存在感則明顯下滑。受雇用不穩定和研究費短缺等影響,研究人員被迫注重眼前的成果,難以產生具有沖擊力的論文。在國際性共同研發方面也落后于人。
負責該調查的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特別研究員伊藤裕子表示,“如果不拿出根本性措施克服課題,日本的情況很可能進一步惡化”。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