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發展中,行業所提倡的協同開放也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正在從自身項目的“小開放”走向全球合作的“大開放”。
正在美國圣何塞舉辦的2019OCP全球峰會上傳來一個消息,百度正式宣布加入OCP開放計算項目(OpenComputeProject),成為該項目的鉑金級會員,與此同時,百度還將與Facebook、微軟展開合作,聯合制定OAM(OCPAcceleratorModule)標準。
如果用平常的眼光來看,不過是一條普通的IT新聞,無非是互聯網巨頭們抱團合作的那些“場面上”的事情,但在深入了解了OCP的組織背景以及OAM標準對于行業的意義后,可以發現,AI發展中,行業所提倡的協同開放也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正在從自身項目的“小開放”走向全球合作的“大開放”。
以“大開放”為前提條件,全球AI生態圈建立的過程中,AI技術的標準化開始成為促進AI技術發展的加速器。同時,以百度為代表的中國力量也正在成為AI全球化趨勢中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
AI全球化浪潮里,中美從領先到領跑
在我們的思維記憶中,歐洲、美國和日本都是傳統的科技強國(地區),中國經過長時間的追趕,也有了與這3家一較高下的實力,具體到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和美國則已處于領跑位置,將日歐兩家遠遠的甩在身后。
1、技術領先,成就行業巨頭
有關日本、歐洲在人工智能方面掉隊,中美強勢領先的原因,網上有過很多分析,總結起來就是中美兩國擁有最優秀的AI研究人員和海量的數據資源,以及較為健全的政策保障,這些都成為為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提供動能的“基礎設施”。
就像經濟的大發展首先需要物流交通,信息化全面滲透需要各類操作系統一樣,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領先,也需要類似的,為全面進步而服務的基礎設施。這也是為何,到目前為止,歐洲和日本都沒有出現如美國的Google、Facebook、亞馬遜,中國的BAT這類重量級的人工智能巨頭企業。
2、技術領跑,制定“游戲規則"
此次百度加入OCP以及與Facebook和微軟合作一起制定OAM標準,也是傳遞了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中國在全球AI生態圈中不可或缺,未來的AI技術“游戲規則”由中美兩國說了算。在這其中,日本和歐洲都成了邊緣化的“執行者”。
OCP開放計算項目是由Facebook攜手英特爾、Rackspace等公司于2011年成立的一個非營利組織,也是全球云計算基礎硬件技術領域覆蓋面最廣、最有影響力的開源組織。目前,這一項目匯聚了Facebook、谷歌、微軟、英特爾、AMD、Nvidia、IBM等200多家國際領先企業。
OAM標準則用于指導AI硬件加速模塊和系統設計。
不同于普通的CPU服務器,AI硬件系統是一個深度定制化的系統,需要通過AI硬件加速模塊之間的高速互聯通信來實現縱向擴展,通過多節點之間的高速互聯通信來實現橫向擴展,通過新的高速信號、供電和散熱技術來解決AI硬件加速模塊和系統設計中的硬件挑戰。
OAM標準,就是針對上述問題設計的一套指導AI硬件加速模塊和系統設計的標準,它集合定義了AI硬件加速模塊本身、主板、互聯拓撲、機箱、供電、散熱以及系統管理等系列設計規范,主要目標是通過模塊化、標準化來增強不同AI硬件加速模塊和系統的互操作性,加速新的AI硬件加速模塊的落地和應用。
毫無疑問,在OAM標準的指引下,可以統一AI硬件加速模塊和系統,有效兼容多元化AI加速芯片,促進AI芯片建設多元化生態格局。
AI開放共享從“小開放”走向“大開放”
在AI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行業逐漸形成了“開源”的共識。
傳統非AI科技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只服務于特定產品,技術能力是單個企業參與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高度保守。AI技術有所不同,它不針對單個產品,其技術的通用性特別強,幾乎可以應用到所有的產品和服務中去。
不過AI技術的通用性更多體現在其“基礎設施”的屬性上,這是因為不同應用領域對AI技術的具體需求會有所不同,但這些需求又存在其高度一致的基礎要素,如數據挖掘、深度學習等。也正是因為如此,一項AI技術的發展和成熟能使領域內的所有參與者都能獲益。
道理是這個道理,企業對于“開放”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在百度加入OCP之前,大多數AI企業的開放只停留在自身項目的“小開放”上,無論是計算機操作系統Linux還是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無論是百度的Apollo、DuerOS還是Google的TensorFlow,都是源于企業自身項目的對外開源。
OCP的出現以及逐漸壯大,為我們帶來一個更為廣義的“開放”,即在全球AI生態圈的框架下,AI企業間就AI技術的發展進行協同與合作。如果說“小開放”是積聚全球研發力量來完成單個企業的某個項目,那么“大開放”則是行業巨頭們聯合起來為AI技術的發展來描繪藍圖。后者具有更強的“普世意義”。
1、開放讓AI由增量式變幾何式
在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技術的進步是增量式的緩慢積累。像蒸汽機進化到內燃機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人類為了獲得更高的燃效比,足足花了200多年時間,而從內燃機再進化到現在主要靠電能驅動的高鐵,又花了100多年時間。
AI技術則走了一條不同以往的道路。Google通過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讓普通大眾認識到AI技術開源的神奇之處,在2015年時又推出了開源工具TensorFlow,進一步深化了行業對AI技術分享的認識。
在中國,以BA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巨頭也早已布局AI開放。據統計,阿里光在GitHub上就有400多個開源項目;騰訊圍繞微信建立的社交開源生態也被人所熟知;百度最有名的開放項目,聚焦在智能生活和自動駕駛兩個方面,分別推出了對話式AI操作系統DuerOS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
以Apollo為例,百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軟硬件和服務系統,包括車輛平臺、硬件平臺、軟件平臺、云端數據服務等四大部分,幫助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
一套AI技術可以進行裂變,服務到無數企業,為生態內的諸多參與者充分賦能,實現多點開花。技術的優化不再是依賴某一家企業進行增量式進步,而是在全民共享的基礎上實現幾何式倍增,最終形成行業合力。比起單打獨斗,從技術的發展層面,“開放”對整個AI行業的進步意義更為重大。
2、協調共享式產業升級的動力
AI最終服務于產業,也必然受產業反哺。
以自動駕駛為例,目前行業內引領技術風向是Google、百度這類科技企業,但站在產業的角度,自動駕駛領域最重要的角色應該是主機廠,只有車企將AI技術應用,最終成為產品出售,才能真正開啟自動駕駛時代。
因而無論是百度的Apollo計劃還是阿里的AliOS,都有著一大批追隨其后的汽車領域合作伙伴,在開放生態的架構下,過去各自為政的汽車配件及整車廠商有了協同發展的契機,聚力后的產業升級“動能”更強勁,又反過來推動自動駕駛相關AI技術的整體進步。
更多AI應用的產業也可以遵循類似的邏輯,而這一切,只有在開放共享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3、AI生態“大開放”是企業的需求也是技術的需求
技術領跑企業進行合作抱團,建立全球AI生態圈,也是企業和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經過程。
以百度加入OCP以及聯合行業巨頭制定OAM標準事件作為例子。
處于領跑位置的百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之一,作為百度AI級車架構的底層支撐,百度超級AI計算平臺X-MAN在統一的基礎架構之上,融合了硬件解耦、資源池化、液冷散熱、模塊標準化及靈活的互聯拓撲等前沿設計理念,自2016年誕生以來,X-MAN已經歷經三代發展、三次架構升級,代表了人類在此項技術上的最高水平。
OAM標準對于百度來說,將進一步確定其在此領域的領先優勢,助力百度的技術落地及商業變現;對于技術來說,則掃清了AI芯片多元化生態生態格局中,研發方向不明的障礙。
當前公布的OAM標準,已經得到包括Google、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英偉達、英特爾、AMD、高通、賽靈思等AI芯片企業,Graphcore、HabanaLabs等AI芯片及處理器初創企業,以及IBM、聯想、浪潮等ODM/OEM系統廠商的參與和支持,全球AI硬件生態系統都會從此中受益。
OCP引發散射效應,加速“中國力量”從本土走向全球
在物理學中有一種與X線相關的散射效應,指的的是能量較大的X線光子撞擊到原子的軌道電子,將一部分能量給予被擊脫電子,使其獲得較大動能,而光子作用并沒有消失,繼續與其他原子相撞擊的過程。
百度加入OCP引發的行業變化與散射效應十分類似。OCP就是能量較大的X線光子,百度加入OCP相當于X線光子與軌道電子相撞,在此過程中,百度從OCP中獲得發展動能加速前進,而作為X線光子角色的OCP仍然以巨大的能量快速向前,并不斷的與其他類似百度的企業合作(撞擊)。
在百度加入OCP的“散射效應”下,在AI生態“大開放”的背景下,以百度為代表的“中國力量”有了向全球輸出技術的機會。在行業標準面前,“中國力量”技術輸出先行,產品輸出后至,人工智能“中國力量”的全球化進程或將因此加快。
于百度來說,早在2016年百度就提出了以百度智能云ABC(AI、BigData、CloudComputing)為基礎的三位一體發展戰略,迄今已經升級到百度智能云ABC3.0。百度加入OCP后,由OCP項目構建的全球AI生態圈,不僅將幫助百度加速AI新技術的發展和落地,而且還將加速百度AI戰略從本土走向全球。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