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8年電力形勢分析與2019年展望

時間:2019-03-05

來源:電力法律人茶座 作者:肖宏偉

導語: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電力行業呈現消費增速創新高、裝備制造業和第三產業用電快速增長、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大幅提升、發電裝機結構持續綠色化“棄風棄光棄水”問題有效改善、供需總體平衡等特點。

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電力行業呈現消費增速創新高、裝備制造業和第三產業用電快速增長、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大幅提升、發電裝機結構持續綠色化“棄風棄光棄水”問題有效改善、供需總體平衡等特點。展望2019年,受經濟增速可能穩中趨緩、占全社會用電量70%的第二產業增速放慢、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調整、2018年基數偏高等因素綜合影響,預計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約7292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增速較2018年回落2.9個百分點,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高峰時段會出現供需偏緊現象。2019年電力行業亟需以高質量發展為根本,從“打破電力交易省間壁壘、提振光伏企業信心、疏解煤電企業經營壓力”三個方面著手,統籌解決好電力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電力安全保障。

012018年電力形勢及特征分析

電力消費增速同比提高,三產和城鄉居民用電快速增長

2018年前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5106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9%,增速較2017年同期提高2.0個百分點,創6年來同期新高。

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用電量55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增速較2017年同期提高2.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用電量3471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3%,增速較2017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用電量825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5%,增速較2017年同期提高3.0個百分點,創8年來同期新高。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7533.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增速較2017年同期提高4.0個百分點,為2011年以來同期新高。

分區域來看,所有省份的全社會用電量均為正增長,其中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9%)的省份有17個,較2017年同期增加2個,增速較高的前5個省份為廣西、內蒙古、西藏、重慶和四川,其增速分別為20.2%、14.5%、14.5%、13.7%和13.0%。

電力消費結構持續優化,產業內部用電結構轉型升級

2018年前三季度,第一產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09%,較2017年同期微增0.O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分別為16.17%和14.75%,較2017年同期分別提高0.66和0.3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7.98%,較2017年同期下降1.02個百分點。其中,四大高載能行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27.7%,較2017年同期回落0.8個百分點,但高技術裝備制造業與三產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持續轉換。

從制造業分行業用電來看,在傳統行業用電低速增長的同時,高技術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快速增長。其中,新能源車整車制造用電增速高達45.8%,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用電增速超過20%,分別高達27.2%和20.7%,鐵合金冶煉、生物藥品制品制造、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制造用電增速超過10%,分別為18.1%、13.6%和12.6%,高于全國制造業7.5%的平均水平。

從服務業分行業用電來看,新經濟行業用電量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用電增速超過60%,分別高達68.7%和62.0%。管道運輸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用電增速超過15%,高于全國第三產業13.5%的平均水平。

發電裝機容量增速同比回落,發電裝機結構持續綠色化

2018年前三季度,電力行業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煤電裝機比重穩步下降,電源結構綠色化趨勢明顯。

從全國發電量來看,核電、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3.9%和25.3%,遠遠高于7.4%的平均水平,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分別較2017年同期提高0.24和0.76個百分點。

從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裝機容量來看,核電、風電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9.7%和11.4%,遠遠高于5.3%的平均水平,占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分別較2017年同期提高0.09和0.54個百分點。煤電占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的比重為56.4%,較2017年同期降低1.50個百分點。

從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來看,全國主要發電企業新增發電裝機容量8114.1萬千瓦,較2017年同期減少1279.7萬千瓦。其中新增火電發電裝機容量2379.4萬千瓦,較2017年同期減少718.9萬千瓦;新增核電、風電發電裝機容量346.2和1260.9萬千瓦,分別較2017年同期增加128.7和236.4萬千瓦,新增核電、風電發電裝機容量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比重分別較2017年同期提高1.95和4.63個百分點;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新增總裝機比重高達73.0%,創歷史新高。

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同比提高,“三棄”問題有效改善

2018年前三季度,在化解煤電過剩產能和電力消費快速增長的雙重作用下,全國發電設備利用率結束了長達6年的下降局面,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2905.1小時,較2017年同期增加93.8小時。分發電類型來看,全國水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2716.3小時,較2017年同期增加42.5小時;全國火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3275.9小時,較2017年同期增加158.4小時;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設備利用小時分別為950.0、1564.6、5447.0小時,較2017年同期分別增加27.0、178.2、67.9小時。

2018年以來,國家能源局將“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盡快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放在首位,通過完善新能源發電項目競爭配置機制、優化風電和光伏發電建設布局、推動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支持風電光伏分散式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跨省跨區消納等多措并舉,“棄風棄光棄水”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前三季度,全國棄風電量222億千瓦時,同比減少74億千瓦時,全國平均棄風率為7.7%,較2017年同期下降4.7個百分點,棄風電量與棄風率雙雙下降。全國棄光電量40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1.3億千瓦時,全國平均棄光率為2.9%,較2017年同期下降2.7個百分點,“棄光”問題業己明顯緩解。全國棄水電量533億千瓦時,較2017年同期減少88億千瓦時,其中,四川和云南棄水電量同比明顯減少。

跨區跨省送電量快速增長,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18691.0萬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30559.2千米,新增直流換流容量500.0萬千瓦,直流交流容量和輸電線路長度持續新增為跨區跨省送電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國跨區輸出電量356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8%;全國各省輸出電量963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4%。

前三季度,全國供電量4453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全國售電量41933.3億千瓦時,同比增10.5%,供電量高于售電量2597.7億千瓦時,供電量高于售電量額度較2017年同期增加20.6億千瓦時,在電力消費增速同比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從之前的“總體寬松”向“總體平衡”轉換。分區域來看,華北、華東、華中、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余較多,但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及南方區域部分省份局部性、階段性電力供應偏緊,出現錯峰限電現象。

02 2019年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展望2019年,受經濟增速穩中有降、占全社會用電量70%的第二產業增速下降、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調整、2018年基數偏高等因素影響,預計2019年用電需求增速較2018年有所回落,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高峰時段會出現供需偏緊現象。

01電力消費呈現“增速回落、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發展態勢

從消費增速看,預計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約7292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增速較2018年回落2.9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75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6%,增速較2018年回落2.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用電量4960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9%,增速較2018年回落2.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用電量1198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6%,增速較2018年回落3.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058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增速較2018年回落3.8個百分點。

從消費結構看,第一產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03%,與2018年基本持平;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分別為16.44%和14.51%,較2018年分別提高0.53和0.2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8.02%,較2018年下降0.78個百分點。

從增長動力看,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5.13%和18.56%,較2018年分別提高3.24和0.5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日益成為用電增長新的驅動力。

電力

02電力供應呈現“總體充足、局部偏緊、供需平衡”發展態勢

綜合考慮現有發電裝機規模、新增發電裝機速度、煤電裝機控制政策等因素,預計2019年全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超過1.3億千瓦,其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過8.4億千瓦。年底全國發電裝機達到20.4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提升至42%左右。

綜合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跨區域電力交易和各地區的電力供給情況,預計全年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充足,除部分地區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用電高峰時段供應偏緊外,大部分地區供需總體平衡,其中,華東和華中地區供需總體平衡,華北和南方地區電力供需偏緊,東北和西北地區電力供應能力富余。

03促進電力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

2019年是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關鍵期,也是推動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電力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2019年亟需以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為根本,從“打破電力交易省間壁壘、提振光伏企業信心、疏解煤電企業經營壓力”三個方面著手,統籌解決好電力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電力安全保障。

深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打破電力交易省間壁壘

推進跨省跨區電力市場交易,打破電力交易省間壁壘,促進電力資源從省內之間拓展到省際之間進行優化配置,是深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關鍵。

一是認真落實《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關于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進一步完善交易機制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要求。2019年從提高跨省跨區市場化交易電量規模、試點跨省跨區電力現貨交易、放開符合條件的用戶進入跨省跨區電力交易市場、探索建立跨省跨區高峰用電市場化機制等方面繼續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完善直接交易機制。

二是建立跨省跨區電力交易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鼓勵跨省跨區電力交易雙方基于發電能力、輸送距離、成本收益、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信息科學合理測算市場化交易價格。在自主自愿、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約定建立相對固定價格與綜合考慮市場因素調整相結合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分散和降低市場風險。

三是建立公開透明、功能完善、按市場化方式運行的全國跨省跨區電力交易平臺。將各省的發電裝機容量、分品種發電量、售電量、線損率、發電標準煤耗、供電標準煤耗、發電消耗原煤、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發電負荷、用電負荷、發電新增能力、電源投產重點項目、新增變電設備容量、新增輸電線路長度、新增生產能力、跨省跨區輸入電量、跨省跨區輸出電量、發電成本、售電價格等實時數據納入平臺,發揮市場在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打破省間電力信息壁壘,激勵省區間在平臺上進行直接交易。

多舉措支持光伏行業有序發展,提振光伏企業信心

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發電市場規模穩步增長,但受“531新政”影響,導致光伏行業發展信心不足、預期不穩,亟需多舉措支持光伏行業有序發展。

一是根據光伏產業發展步伐,大幅調高“十三五”光伏建設目標。《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的開發利用目標提出,到2020年底,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在“十二五”基礎上每年保持穩定的發展規模。截至2018年三季度,我國光伏發電累積裝機己達1.65億千瓦,超出“十三五”規劃目標0.6億千瓦。為保障光伏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在充分考慮光伏產業發展態勢、可再生能源發展需求、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等因素的基礎上,建議將“十三五”光伏發電裝機規劃目標提高至2.5億千瓦。

二是延長光伏補貼期限,鼓勵光伏發電合理新增建設規模。在中美貿易戰和國內“531新政”雙重影響下,部分光伏企業面臨經營困難的風險,為幫助光伏企業度過寒冬,建議將光伏補貼期限延長至2022年,補貼強度逐年穩步降低。

三是減免可再生能源稅費,切實降低光伏企業稅費負擔。通過提高光伏發電產品增值稅退稅比例,對光伏陣列不占壓土地、不改變地表形態的部分,免征征地占用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各類光伏發電項目的外部配套及輸配電工程,全部由所在地電網企業投資建設等多種舉措減稅降費,切實降低光伏企業稅費負擔,以便企業有更多的自有資金開展研發創新、擴大再生產,增強光伏企業發展信心。

合理控制電煤價格,有效疏解煤電企業經營壓力

煤炭是我國電力安全的命脈,若電煤價格不斷上漲,將加大煤電企業成本壓力,既不利于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也不利于煤電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2019年合理控制電煤價格仍將是首要任務。

一是加快煤電聯營發展步伐。支持煤炭、電力企業通過實施兼并重組,采取投資、入股、控股、收購、并購等方式,積極發展煤電聯營。結合電煤運輸格局,以中東部地區為重點,推進電煤購銷關系長期穩定且科學合理的相關煤炭、電力企業開展聯營。支持大型發電企業對煤炭企業實施重組,提高電煤供應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引導煤炭市場價格向合理區間回歸。開展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信用核查,加強政策引導和信用約束,進一步提高中長期合同比重和履約率;加強煤炭市場價格監管,對違法違規炒作煤價、囤積居奇的行為堅決依法依規嚴厲查處;進一步增加煤炭庫存的調節彈性,在生產、消費和中轉環節確定1億噸左右的煤炭可調節庫存,對鐵路直接供煤的發電企業,適度降低存煤可用天數,以平衡電煤市場供求。

三是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動態調整進口煤政策總量控制目標。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用電高峰時段,根據電煤市場供需預測預警情況,提前動態調整進口煤政策總量控制目標,保障電煤供應和穩定煤價,緩解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應緊張壓力。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