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北汽為什么說未來80%的新能源車企將被淘汰?這可能是真的!

時間:2019-02-25

來源: OFweek新能源汽車網

導語: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黑馬,連續6年問鼎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的領軍企業,北汽消極預測的背后有何根據?北汽正經歷著什么樣的挑戰?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存狀況又如何呢?

導讀: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黑馬,連續6年問鼎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的領軍企業,北汽消極預測的背后有何根據?北汽正經歷著什么樣的挑戰?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存狀況又如何呢?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淘汰賽”已經提前開啟,預計未來80%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都將被淘汰,而生存下來的企業,將會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和更加豐厚的資源?!北逼履茉袋h委副書記連慶鋒近日如是說。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黑馬,連續6年問鼎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的領軍企業,北汽消極預測的背后有何根據?北汽正經歷著什么樣的挑戰?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存狀況又如何呢?

1月產銷量大滑,北汽今年不太樂觀

一直以來,北汽新能源是國內新能源造車企業中存在感較高的企業,根據OFweek新能源汽車網數據統計,2018年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達15.8萬輛,同比增長53.11%,連續6年保持了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

然而,從2019年首月產銷數據來看,與多數車企的開門紅不同,北汽新能源在1月的銷量卻接近腰斬。區區142輛的產量,這意味著,擁有5家工廠的北汽新能源在1月份幾乎處于“停產”狀態。

新能源汽車

(北汽新能源車型圖片來源于北汽新能源官網)

連慶鋒認為,當前新能源車企將面臨三大挑戰:一是補貼退坡提前加劇,但在三五年內,新能源汽車在成本上還難以與燃油車抗衡;二是競爭加劇,轉型發展的自主品牌傳統車企、跨國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三類“玩家”競相發力,新能源汽車行業由藍海變成紅海;三是在努力“活下去”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加大研發投入,打造贏得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他認為,“未來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面臨較為艱難的發展局勢。拼的就是看‘誰的血多,誰流血慢’,唯有堅持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才能活著迎接未來的更多機遇。”

OFweek新能源汽車網分析北汽新能源的銷量結構發現,北汽新能源的銷量來源過于依賴A00微型電動車,一直以來,北汽主打的EC系列電動汽車占據了純電動車輛銷量的排行榜首,在北汽的車型銷量占比達到八成。由于這類電動車對政府補貼依賴度相當高,隨著補貼下滑,北汽新能源目前也面臨極大的成本問題。而根據了解,1月的大面積停產,北汽正考慮將精力集中于發展中高端車型上。

新能源汽車

(北汽新能源連續多年銷量紅火圖片來源于北汽新能源官網)

當前我國新能源車企三大陣勢面臨著哪些挑戰?

正如連慶鋒所說,補貼退坡的加速到來,使北汽有些措手不及。1月銷量大滑背后,面臨挑戰的,不僅僅是北汽新能源一家!

當前,國內的新能源車企主要以造車新勢力,傳統主機廠,外資合資車企為主。而三者之間無不存在著競爭與威脅的關系。

在造車新勢力中,第一梯隊車企正逐步脫掉了PPT造車的帽子,包括蔚來、威馬、小鵬、前途、合眾新能源、電咖、新特等,開始將自己的量產產品生產并交付到用戶手中,然而,盡管已經開始交付,但2018年的交付情況并不樂觀,用戶的體驗中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第二梯隊車企則亮相了自己的概念車,或已經接近了量產階段,例如車和家、愛馳、華人運通、拜騰、博郡、昶洧、金菓EV、正道等,正在描繪自己的“偉大藍圖”;第三梯隊車企則是品牌已經亮相多時,或是產品上市多時,但目前卻開始呈現出了疲軟狀態的造車新勢力。正如連慶鋒所說,市場的爭奪賽還在進行,但淘汰賽的確已經開始!在目前上百家的造車新勢力中,因為不具備具有競爭力的生產資質、資金、人才等眾多因素,一批沒有作為的初創車企即將面臨淘汰,成為變革的炮灰。

新能源汽車

(制圖:OFweek新能源汽車網)

在國內的傳統主機廠中,目前傳統自主車企正面臨著轉型的陣痛期,當汽車產業的變革滾滾而來,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隨著國內排放標準和新能源雙積分的壓力如山而來,傳統車企正面臨巨大的積分抵消壓力。2018年,傳統主機廠銷量大減,整個車市一篇怨聲載道,傳統車市寒冬已經來臨,而轉型升級新能源成為自主傳統車企的必經之路。

此外,隨著去年4月外資股比放開后,特斯拉、寶馬、大眾等外資車企和合資車企紛紛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加劇鯰魚效應的同時,國內造車新勢力和傳統主機廠的壓力不斷加大,因此,正如北汽連慶鋒所說,未來80%的新能源車企將被淘汰并不是沒有可能。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