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盛轉衰”可能是今年半導體市場的寫照,臺積電預估,不包含存儲器產業,今年半導體產業產值只會增加1%,象征著今年半導體市場需求疲弱,各家企業的投資和制程可能有變。究竟今年半導體的發展會是如何?芯科技整理出今年半導體業三大看點,帶讀者一窺半導體競合態勢。
技術制程保衛戰:7納米大亂斗
今年7納米制程是外界關注的焦點,隨著三星首先引進極紫外光(EUV)技術,緊接著臺積電、英特爾也先后表示會將極紫外光(EUV)技術投入7納米制程,預計下半年至明年就能看到各家量產的成果。
據韓媒《DDaily》報導,目前臺積電使用浸潤式微影和氟化氬(ArF)的曝光技術,搶先三星確保了7納米客戶;三星電子則跳過短期競爭,集中在細微工程的核心—EUV上。
然而三星7納米的量產時間在下半年,目前僅確保高通和三星電子無線事業部兩大客戶。反觀臺積電從去年開始量產7納米芯片,近期更拿下蘋果新款處理器A13、AMD新款中央處理器(CPU)和圖形處理器(GPU)的訂單。
另一大廠英特爾過去10納米標準訂太高導致難產,去年底外媒就透露,英特爾預計在今年底量產降版本的10納米制程,會類似12納米制程標準,今年英特爾也在CES2019(消費性電子展)上發表相關產品,預計年底推出10nm處理器。值得注意的是,從10納米制程得到教訓的英特爾,未來導入極紫外光技術研發7納米制程時,將使用不同團隊,因此不受10納米制程影響。
存儲器市場榮景結束:設備投資縮減
繁榮的半導體市場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自高點走下坡,雖然各界預測分析不盡相同,但隨著NAND閃存價格開始下跌,投資心理開始萎縮,根據韓媒《etews》報導,世界半導體市場統計機構(WSTS)預測指出,今年存儲器市場規模將從縮減至1645億美元,較去年的1651億美元小幅下滑。
中美貿易戰也波及到半導體業界,進一步擴大了市場的不確定性,近期中國政府展開反擊,以違反《反壟斷》的名義對三星電子、SK海力士、美光等存儲器企業進行調查,并采取牽制措施,因此各國相當關注中美貿易戰的下一步。
另一方面,系統半導體市場上受英特爾中央處理器(CPU)供應不足影響,電腦制造商等相關企業都經歷了陣痛期,分析也指出,14納米工程轉換延遲也是造成供給不足的原因之一。
整體看來,預計今年設備投資將縮減,尤以韓國企業縮減幅度更為明顯,尤以存儲器為主力的SK海力士受波及嚴重,日前發表去年財報時,更大幅下調2019年設備投資金額,將比前一年下調40%左右。ICInsights市調公司也預測,2019年三星的半導體設備投資規模和去年相比縮減20%,從去年的226億美元下調至180億美元;英特爾的設備投資規模也將下調13%,從去年的155億美元減少到135億美元。
CPU龍頭爭霸:英特爾新架構是關鍵
英特爾和AMD一直在CPU領域競爭的難分難舍,今年最大的看點就是英特爾的以提高性能為目標推出的新處理器微架構「SunnyCove」。據《首爾新聞》報導,SunnyCove是繼Core微架構后的重大改良,SunnyCove處理器的L1數據快取大小增加了50%,L2快取也增加不少,同時也針對各種安全進行改良。同時大家也相當好奇,過去為AMD開發出Zen架構的JimKeller,如今為英特爾打造的SunnyCove能夠超越Zen多少。
另一方面,細微化制程使越來越多晶體管和核心更容易集成,但預計今年上半年為止,英特爾將維持生產14納米++制程為主。相反地,AMD和蘋果采取相同策略,打算利用全球最大代工企業臺積電的7納米工藝推出新款CPU。因此今年的細微化制程中,AMD可能較占優勢。
特別的是,一向在內建GPU(圖形處理器)屈居弱勢的英特爾,將在今年發表第11代GPU。為了和對手AMD競爭,在2017年引進新的GPU開發方式,并打算在今年展示成果,也相當值得關注。
2019年也將是CPU產業巨大變化的一年,英特爾即將推出新的架構,并面臨細微化制程、GPU創新等巨大挑戰,今年也會是決定英特爾能否持續蓬勃,或是被競爭對手擠下龍頭寶座的一年。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