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日本半導體走向衰退的4個原因

時間:2019-02-22

來源:電子發燒友

導語:美國集成電路研究公司統計資料顯示,1990年日本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市占率達49%,但2017年已經跌落至7%。

《日經》2月18日發表作者西條都夫的文章「日本半導體行業沒落的4個原因」指出,對平成年代(1989年至今)的日本來說,「逃掉的都是大魚」這句話中所說的大魚無疑是指半導體行業了。

美國集成電路研究公司統計資料顯示,1990年日本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市占率達49%,但2017年已經跌落至7%。美國高德納咨詢公司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排名前10名的半導體企業中已看不到日本公司的身影。

大魚無疑是指半導體行業了。  美國集成電路研究公司統計資料顯示,1990年日本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市占率達49%,但2017年已經跌落至7%。

根據今日頭條報導,該篇文章稱,半導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平成初年,該行業的市場規模約500億美元,到了2018年已成長到4779億美元,是之前的將近10倍。

英國《經濟學人》將半導體視為數位企業中的核心技術,「如果說資料是21世紀的石油,那么使資料有效利用的半導體就相當于內燃機。」不僅在民生領域,半導體在國防上也具有很高的戰略意義,美國之所以對半導體技術流向中國神經過敏,也不是無來由。

為什么日本會在如此重要的領域吃敗仗?文章透過采訪總結出如下4個原因:首先,組織與戰略的不匹配。日本那些實力雄厚的半導體企業幾乎都是作為綜合電機企業的一個部門起家。一開始,他們作為某種行業孵化裝置順利運行,等到業務規模擴大,必須迅速且果斷地做出決策時,一下就成累贅了。

資深分析師、如今擔任日立制作所外部董事的山本高稔說:「把眾多業務拼湊在一起的聯合大企業,在經營速度上并不占有優勢,投資決策總是很遲緩,投資規模也不大,才會在競爭中敗下陣來。」

其次,生產記憶體的爾必達前社長阪本幸雄則認為,問題出在「經營者的資質」。像半導體這種需要與全世界競爭的企業,領導層要放眼全球,有必要的話還要飛到現場直接參與交涉,這是必不可少的人脈和能力,但他認為,「遺憾的是這種人少之又少」,他還指出,(日本企業)管理層的敏感度不高,只將關注點集中在本國企業的內部競爭上。

第三,分析師出身、東京理科大學研究院的若林秀樹教授提到了「過于強烈的自給自足主義」這一點。類似于美國高通這種無晶圓廠企業將智慧財產權視作生命,其擴充智慧財產權的手段就是收購初創企業,這與藥業巨頭為獲得更多新藥不斷收購行業初創企業的做法相類似。

若林說:「日本企業普遍具有畏難情緒,對收購工作缺少主動性,拘泥于技術上的自給自足,這也是日本無法出現有實力的無晶圓廠企業的原因。」

最后一點就是「重技術、輕行銷」的弊端。某位東芝公司資深人士說過,競爭規則在2000年前后就發生變化。只在半導體微小化技術上領先,無法致勝整個市場,而與戰略性伙伴齊心協力發展研發、努力創造需求這一點變得愈來愈重要,但是在日本,包括經濟產業省在內都對這種變化反應遲鈍。雖然制訂若干官民并舉的技術研發計劃,但是都沒能重現日本半導體行業昔日的輝煌,原因就在于競爭的重心已經不再是技術。

文章指出,內文列舉的4個原因不是半導體行業固有的,如果大家所在的行業和企業也存在上述的問題,可能就是走向衰退的訊號。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