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石油、金屬礦石等元素,是每個國家都夢寐以求的重要資源,其對各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發展,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作用力。近年來,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國家競爭的加劇、經濟發展的提速以及可用資源的減少,各國普遍加大了對上述資源的開采和爭奪。
我國為增強自身國防和經濟實力,也積極加入到這場激烈比拼之中,并希望從生產方式、開采技術、行業管理、產業設備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推動采礦水平更好的滿足國內社會和國際市場的發展需要,這直接推動了國內采礦業的快速轉型與升級。
采礦業發展正回暖
眾所周知,我國采礦業的出現和發展離不開工業化與城鎮化的有效推進,正是由于基礎設施建設對煤礦、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等資源需求的不斷增長,才刺激了礦石開采行業的投資與發展,使得我國采礦業能夠迎來起步。
發展初期,需求和資本的支撐一度讓行業發展,呈現出平穩而快速的態勢,但隨著經濟下行趨勢的加劇,以及礦石價格的不停波動,近年來采礦業發展也日漸進入到低迷時期。據2016年發展數據顯示,當年第一季度我國采礦業貿易總額同比下降了近25%,同時全球礦業也一蹶不振,不僅中小型礦業融資困難,而且市場的價格、利潤和需求不斷下降,成本日漸上升,行業呈現出明顯的收縮狀態。
好在從去年開始,國內采礦業發展逐漸迎來回暖,不僅煤炭開采利潤總額迎來增長,而且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也增長翻倍。據了解,行業能如此反彈離不開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和帶動。去年1月和3月,國家分別做出政策“支持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和“減費降稅利好裝備制造”的決定,為處于低谷期的采礦業發展帶去了政策“暖風”。
在行業日趨回暖發展漸回正軌的情況下,接下來我國發展的重點將轉移到采礦水平的提升之上,希望通過對于采礦技術和采礦裝備的進一步優化與升級,來增強礦山開發和資源利用的實力,助推國家工業化水平的有效進步。
設備制約行業進步
目前,我國采礦業的整體發展呈現出規模小、企業分布較散、技術水平不高、開采裝備落后的不利局面,行業短板效應較為明顯。特別是采礦設備方面,由于直接關系到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其先進性與現代化程度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采礦業與工業的正常發展。
受到起步晚發展慢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采礦裝備制造業的水平較發達國家就有一定差距,這使得國產設備功能和質量不足,市場認可度不高,國內應用長期依賴國外進口。
眼下,國內有近四成的設備來自于國外,大型和高端的進口比例還更高,我國雖然也能向外界輸送一些礦石開采設備,但這些設備的技術水平遠遠落后發達國家,一些關鍵技術也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國內大部分企業只能進行低端產品的生產,自主研發能力的缺失嚴重阻礙了我國采礦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因此,我國要想推動采礦工業的發展,就必須從設備制造業入手,而要推動設備制造業進步,就必須推動設備技術和功能的突破升級。只有加大自主研發采礦設備的力度,不斷提升高端技術和裝備的研制能力,才能擺脫發達國家的陰影,實現國內產業的自主發展。
未來發展趨勢凸顯
那么,未來我國要如何實現采礦裝備的升級發展呢?轉型的趨勢又是哪些呢?隨著自動化生產需求的加速釋放,人口紅利的日漸式微,新型智能技術的不斷涌現,以及節能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目前大型化、智能化、節能化的發展趨勢已經逐步顯現。
大型化。不管是出于擴大開采規模,提升資源開采效率以滿足國家需求考慮,還是出于國外已經普遍實現大型化作業思量,采礦設備的大型化都是我國未來必須順應的趨勢。而大型化的實現主要表現為三大點特征,即穿孔設備直徑的大型化、裝載設備斗容量的增大以及運輸設備噸位的大型化。
智能化。在采礦設備日漸自動化的基礎之上,智能化成為了接下來的又一升級趨勢,不管是車載監控系統、GPS定位系統、卡車調度系統的結合應用,還是采礦機器人、救援機器人等的融入普及,都是推動人機協作發展和無人化作業生產的重要一步,對行業的智能化水平提升起著推動作用。
節能化。我國礦石資源和能源儲備雖然較為豐富,但龐大的人口基數導致人均資源占有量十分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節能和減排是降低能源消耗,保障正常生產作業的有效途徑。因此,未來我國企業要加快研發低耗能性質的設備,以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人民的生存環境。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