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月18日最新消息,格力電器(簡稱:格力)公布了2018年半年度權益分派方案:按公司總股本6015730878股計,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6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36.1億元,余額轉入以后年度分配。
重啟分紅模式,格力加碼智能制造布局
實際上,在2019年1月16日臨時股東大會上,格力就公布了重啟分紅模式的決定,這也是格力在2017年沒有分紅之后重啟的分紅模式。追溯至2017年,據格力電器發布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格力電器營收、凈利潤雙雙刷新歷史紀錄,凈利潤高達224億元。不過,雖然取得不錯的成績,格力電器2017年年度卻不分紅、不轉股,引發投資者的爭議。
對于2017年度不分紅,格力方面稱,根據2018年經營計劃和遠期產業規劃,公司將留存資金將用于生產基地建設、智慧工廠升級,以及智能裝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新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
緊接著,在今年股東大會泄密風波回應公告中,格力電器進一步透露,正在規劃和實施多個重點投資項目,其中包括智慧工廠升級項目,如珠海總部整體重新規劃建設、重慶基地搬遷改造、珠海總部全球研發中心規劃建設;智能裝備領域,如珠海智能裝備、精密模具投資項目,武漢、洛陽智能裝備投資項目等等。
可見,在2017年沒有分紅后的預留資金中,格力將大部分資金投入了智能制造布局中,不論是智慧工廠的升級,還是智能裝備的投資,都表明了格力對于智能制造的重視。
“泄密”風波再起,“白電雙雄”的較量將帶來什么?
格力雖然一直以來是國內實體制造企業的代表企業,但是仍避免不了歷經一些“波折”。眾所周知的是,2019年1月份,在臨時股東大會上,除了董明珠連任格力董事長這個熱點外,董明珠在會上提前透露公司稅后凈利潤,涉嫌信批,于1月31日,收到了廣東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書,也成為了當時熱議的焦點。雖然事后,據相關消息稱,是現場媒體將消息外露,但也改變不了董明珠受“罰”的結果。
然而,在格力泄密事件之后,2月份,格力電器獨立董事、董明珠的好姐妹劉姝威發表了質疑廣東證監局是否存在選擇性執法的文章,文章里說到,美的集團(簡稱:美的)董事長方洪波也提前透露業績,為何美的沒有受到處罰,這樣不公平。
據了解,1月12日,美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在2019中國制造論壇上也曾提前透露了業績,稱美的2018年預計稅前利潤超過260億元,再創新高。而直到1月15日,美的才正式發布了《2018年度業績預告》,如此一來,美的似乎也涉嫌信批。
“巧”的是,在2月18日,格力公布重啟分紅模式消息的同一天,美的收到了廣東證監局對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出具了警示函,可謂是悲喜交加啊。
格力與美的作為國內家電的領軍企業,一直處于“較量”的狀態。兩者的競爭不僅在技術上較量,在制造工藝方面的“比拼”更是焦灼。
其中,格力作為比較積極布局智能制造的一方,在制作工藝上,似乎更勝一籌。格力不僅推出了全自動化生產線、G-FMS柔性生產線等,還加速落地先進的生產基地,以大幅度加強工廠的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來提升生產的效率和產品品質。而同樣作為制造先鋒的美的,在制造工藝上,布局較明顯的就是收購了機器人巨頭庫卡,并將機器人生產逐步推廣實施在制造工廠中。
其實,不論兩者哪一方在智能制造布局上更加突出,對于國內制造發展來說都是“好事”。兩者的良性競爭,不僅讓企業自身技術不斷進步和提升,也會因其的企業影響力,帶動國內制造業的良性發展,加速我國智能制造進程的不斷推進。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