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許昌市人民政府印發《許昌市智能電力裝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許昌市節能環保裝備和服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許昌市高純硅材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許昌市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等9個方案。
其中,《智能電力裝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圍繞國家智能電網建設及《中國制造2025》,通過3—5年時間,“一谷兩區三中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耙还取保喊阎性姎夤群诵膮^打造成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新一代智能變電站、智能微電網、電動汽車充換電、智能配用電、新能源發電及接入、工業節能、智能一次設備等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生態型電氣谷;“兩區”:引進正泰、德力西、人民電器等行業龍頭企業,把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打造成配套件產業集聚區;引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高端技術和中航建設集團的優勢資源,將紀年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打造成中國電力三次裝備和建筑電氣特色園區;“三中心”:創建國家電力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學術交流中心、標準與技術評價中心。
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1200億元,利稅120億元;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400億元,利稅140億元;2021年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以上,利稅150億元。到2022年以后,打造1家銷售收入超500億元及3—5家超百億平臺型企業;形成上下游配套企業400家。
許昌市智能電力裝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為把許昌市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智能電力裝備制造基地,引領帶動全市裝備制造及其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發展形勢
電力裝備是實現能源安全穩定供給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是裝備制造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獲得清潔能源的重要保障手段?!吨袊圃?025》把電力裝備列為十大重點產業發展領域之一,其確定的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先進儲能裝置、智能電網用輸變電及用戶端發展等正在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經過多年發展,我市電力裝備制造業已發展成為覆蓋電網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六大環節及通信平臺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區域內擁有兩家超100億元及300多家中小型制造企業,±11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控制保護和換流閥、1000kV特高壓交流輸變電保護控制、風力發電機、風電變流器、光伏并網逆變器、220kV及以下變壓器、中低壓開關成套設備及元器件、智能電表等產品優勢明顯,但我市的電力裝備產業規模偏小、智能化程度偏低、產業生態不完善等問題仍然突出,與長三角、珠三角、泛渤海等電力裝備主要集中的經濟圈相比存在明顯差距。面對機遇和挑戰,大力推動我市智能電力裝備產業發展,對于支撐和構建我市現代電力裝備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發展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新趨勢,堅持以智能電力裝備產業發展為根本方向,聚焦電網的通信平臺及“發、輸、變、配、用、調”六大環節,以龍頭帶動、集群引進、硬軟互動、加速配套、同步發展為著力點,規劃布局“一谷兩區三中心”,建設主導突出、功能完備、配套齊全、協同有力的智能電力裝備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努力把智能電力裝備產業培育成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性產業。
(三)發展目標
圍繞國家智能電網建設及《中國制造2025》,通過3—5年時間,“一谷兩區三中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耙还取保喊阎性姎夤群诵膮^打造成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新一代智能變電站、智能微電網、電動汽車充換電、智能配用電、新能源發電及接入、工業節能、智能一次設備等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生態型電氣谷;“兩區”:引進正泰、德力西、人民電器等行業龍頭企業,把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打造成配套件產業集聚區;引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高端技術和中航建設集團的優勢資源,將紀年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打造成中國電力三次裝備和建筑電氣特色園區;“三中心”:創建國家電力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學術交流中心、標準與技術評價中心。
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1200億元,利稅120億元;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400億元,利稅140億元;2021年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以上,利稅150億元。到2022年以后,打造1家銷售收入超500億元及3—5家超百億平臺型企業;形成上下游配套企業400家。
二、重點任務
(一)規劃產業布局
堅持“立足基礎、突出重點、特色主導、錯位發展”,形成核心電力裝備產業集群、一次和二次特色電力設備生產基地、配套部件集群錯位發展的產業格局。產業發展重點在中原電氣谷核心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和魏都產業集聚區。
1.核心區。依托中原電氣谷,聚焦智能電力裝備制造、研發設計、檢驗等高附加值環節,重點吸引電力裝備高端制造企業進駐電氣谷,重點建設一試驗基地、一高端產品研發中心和一制造中心。
試驗基地:高壓設備試驗中心;低壓電器試驗中心;新能源試驗中心、襄城縣風光儲研究基地;中試及新產品試作中心。
高端產品研發中心:電力裝備產業的基礎研發中心;電力裝備產品開發中心。
制造中心:電力一次設備制造中心;電力二次設備制造中心。
2.示范區。重點發展中小企業及配套零部件產業。中小企業:中低壓開關柜、工業電氣自動化產品、低壓電器等。配套件企業:風機的葉片、齒輪、軸承、太陽能電池板(組件)、儲能電池、電阻、電容、連接器、機械加工等。
3.魏都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電力三次裝備和建筑電氣,打造“河南電氣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
責任單位: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工信局、魏都區政府
(二)做強存量產業
1.新能源發電裝備。重點發展風力發電機組、風電變流器、風電控制系統;光伏并網逆變器、智能光伏匯流箱、光伏控制系統。
2.輸變電裝備。重點發展特高壓交流輸變電設備、特高壓直流換流閥及控制保護設備、直流場設備、柔性直流輸變電設備、智能一次設備(電力變壓器、高壓開關、電抗器、斷路器、互感器等)、智能二次設備、直流融冰裝置、智能一體化電源設備。
3.配用電裝備。重點發展智能配電自動化、智能配電終端;中壓開關、環網柜、配電變壓器;智能電表、智能用電信息系統;儲能電站;分布式電源及微電網設備。
4.大電網安全與控制設備。重點發展電網安全穩定系統、新一代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智能變電站監控系統。
5.電網信息和通信。重點發展載波通信設備、光纖通信設備、智能電網信息化系統。
6.軌道交通設備。重點發展牽引供電自動化系統、電氣化鐵路保護設備、GIS柜、環網柜、干式動力變壓器、干式牽引整流變壓器、非晶合金變壓器、電氣設備狀態監測設備、靜態無功補償裝置。
7.工業電氣自動化。重點發展工業配用電自動化設備、箱式變電站、無功補償設備、諧波治理設備、節能控制設備、能效管理設備。
8.機械結構。重點發展具備電力機柜、機箱、箱式變電站;電動汽車充換電站配套的機器人結構、電池箱體、充電樁結構、充電柜、充電架等產品研發,提升機構仿真分析、熱仿真分析、加工生產及配套能力。
9.智能設備檢測。重點發展智能二次設備檢測、可靠性試驗設備、微電網控制設備及檢測設備。
10.電力電纜、電纜橋架。重點發展電力電線、電力電纜、電纜橋架。
責任單位: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工信局、長葛市政府
(三)擴大增量產業
1.新能源汽車配用裝備。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服務產業的配用電裝備。
2.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重點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等相關的電力技術及裝備,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電力裝備融合發展。
3.新能源裝備配套件。重點發展風機的葉片、齒輪、軸承、太陽能電池板(組件)、儲能電池。
4.低壓電器。重點發展配電開關、熔斷器、空氣開關、電源插頭、電源插座、連接器、電阻、電容等。
5.檢測設備。重點發展智能一次檢測設備、低壓電器檢測設備。
6.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系統集成、EPC/BT、運維服務、工廠化檢修、現代服務體系。
責任單位: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工信局、長葛市政府
(四)提升創新能力
利用企業已建成的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加強共性技術研發,搭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打破目前存在的技術不能共享、企業各自為戰的局面,實現資源和成果共享。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已有的國家、省、市級專項計劃對智能電力裝備進行重點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五)加快結構轉型
根據電力裝備上下游配套關系,加快結構調整、企業聯合和產業重組,向產業鏈的兩端延伸,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塑造產業集群優勢,實現科研、設計、制造、成套服務、金融和工程施工一體化,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電力裝備產業鏈和大型企業集團。(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六)加強品牌培育
在滿足重大電力技術、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的基礎上,加強與國內外企業合作,充分發揮國外、國內兩種資源優勢,借鑒和利用跨國公司成熟的銷售渠道和經營模式,形成利益共同體,隨著“一帶一路”規劃的深入實施,憑借龍頭企業已有的優勢,實現“借船出?!保瑪U大“走出去”的途徑,逐步在國際國內形成“許昌電力裝備品牌”,以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在國際國內的競爭力。(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商務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策支持。用好“許昌英才計劃”、“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專項資金,積極向智能電力裝備產業傾斜,支持電力裝備產業鏈各環節智能化發展以及產業生態建設。鼓勵社會各類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進入電力裝備的智能化及智能制造領域。積極爭取國家、省級各類資金對電力裝備的智能化改造和產品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發給予支持。加大金融機構對智能電力裝備產業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企業以債轉股、股權轉讓、整體上市等方式融資。(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金融工作局)
(二)重視招商引資。建立智能電力裝備產業發展相關部門、縣(市、區)、產業集聚區協同招商機制,定期組織舉辦海內外重點地區招商推介會,積極吸引國內外電力裝備的龍頭企業和相關科研院所、配套企業來許設立區域總部、研發總部和制造基地。引進具備成為細分行業龍頭的潛力企業,充分發揮中原電氣谷的核心作用和空間區位優勢,支持本地企業與國內外相關企業開展產業配套合作,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
(三)加強人才培養。堅持外部引進與本地培養相結合,依托龍頭企業與科研機構,引進和培養行業領軍人才、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和優秀經驗管理人才等,吸引電力裝備產業高級人才到我市創業就業;引導許昌學院等高校調整專業設置,加大電力裝備產業相關人才培養力度;引導許昌職業技術學院、許昌電氣職業學院擴大電力工程專業及招生規模,加大訂單式培養力度,強化技術型、技能型專業人才支撐。(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
(四)優化營商環境。各地各部門要秉持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形成招商引資的“強磁場”,營造全市協同支持智能電力裝備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
四、組織實施
建立市轉型發展攻堅領導組辦公室統籌、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分工負責、新興產業專班推進的工作機制,落實“一個產業、一個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工作要求,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議,及時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近期重點任務分工抓好落實,結合實際細化完善政策措施,主動開展對接招商活動,爭取盡快落地一批重點項目。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