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18年底中國即時物流行業訂單數量突破百億,達到了124億,同比增長39.01%。
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不斷突破中國社會物流成本不斷增長
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中國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也在不斷突破。即時物流是指末端配送最后零公里,一百米甚至是一公里之內的即時配送。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中國即時物流行業訂單數量僅僅為8億,并呈現逐年增長態勢。2015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訂單數量達27.7億。從2015年起,中國即時物流行業年增長率皆超過50%,到了2017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訂單數量增長至89.2億,同比增長59%。截止至2018年底中國即時物流行業訂單數量突破百億,達到了124億,同比增長39.01%。
2012-2018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訂單數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同時,隨著物流訂單總數的增長,國內的物流總費用也在持續增長。社會物流總費用指報告期內國民經濟各方面用于社會物流活動的各項費用支出的總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1-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不斷增長,增速呈先降后升態勢。2011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已達8.4萬億元。2013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突破10萬億,同比增長8.51%。截止至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達到了12.1萬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9.2%,預計2018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將達13萬億元左右。
2011-2018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物流效率較低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物流效率并不高,這一點可以通過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例這一指標進行體現。201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超過1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14.4%,(中國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表示,直至2018年結束,中國的GDP總量將會突破9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故14.4%=13/90)是美國8.5%的將近2倍,物流成本明顯偏高。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不僅高于美國、日本、德國等經濟發達國家,而且跟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當的金磚國家相比也偏高,例如印度為13.0%,巴西為11.6%。
2018年全球主要國家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例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物流園區建設勢在必行
物流園區將眾多物流企業聚集在一起,實行專業化和規模化經營,發揮整體優勢,促進物流技術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共享相關設施,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規模效益,是提高物流效率的有效方式,并且在經濟開發、促進多種運輸方式的整合、改善城市環境等方面具有明顯作用,中國政府及企業在近幾年中不約而同地將其作為推動區域和城市物流發展的重點工程,給予大力的支持。
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基本形成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物流園區建設發展局面,截至2018年,我國包括運營、在建和規劃的各類物流園區共計1638家,較2015年增長35.57%;近年來中國物流園區數量增長幅度雖然有所下降,但依舊保持著高速的增長。
2006-2018年中國物流園區數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報告調查顯示,2018年全國1638家物流園區中,在營的有1113家,占68%;在建的有325家,占20%;規劃的有200家,占12%。
2015年,全國物流園區在營狀態數量大幅上升,由2012年的348家上升至2015年的857家,處于在建狀態的物流園區的數量與2012年基本持平;2018年,全國物流園區在營狀態數量、在建狀態數量、規劃狀態數量均有較大提升。
2008-2018年我國各類狀態物流園區數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東部地區園區發展快,江蘇和山東速度領跑全國
物流園區作為產業集群空間集聚的外在表現,其規劃布局與經濟發展程度密切相關。東部地區率先改革開放,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物流園區規劃建設起步早,目前75.7%的園區已進入運營狀態。西部地區隨著近年來經濟增速加快,物流園區進入規劃建設快速發展期,在營園區占比為61.3%,規劃和在建園區占比分別為15.9%和22.8%,高于其他地區。
分省區來看,物流園區總數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山東(117家)、江蘇(102家)和河南(97家);運營園區數量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江蘇(91家)、山東(86家)和浙江(70家)。而海南、西藏、青海等省區的物流園區總數還在10家以內。
六成園區提供綜合型服務,八成運輸方式為公路
按照園區依托的物流資源和市場需求特征,根據服務對象和功能,將園區分為貨運服務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口岸服務型和綜合服務型等5類。調查結果顯示,綜合服務型園區占比60.6%;商貿服務、貨運服務、口岸服務和生產服務等類型園區占比分別為17.1%、12.3%、5.5%和4.5%。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也出現了一批電商、快遞、冷鏈、醫藥等專業物流園區,本次調查將其歸入商貿服務型園區。
調查結果顯示,全國約80.2%的物流園區交通主導方式以公路為主。以鐵路、內河、海運和航空為主導運輸方式的占比依次為10.9%、4.2%、2.6%和2.1%。其中,在建和運營的物流園區中,有26.4%的園區含有鐵路貨運場站或引入鐵路專用線。
加快建設物流園區降本提效
綜合來看,現階段物流行業出現市場需求增長較快,但物流效率低下的弊端。但從物流園區的建設步伐始終較快,一定程度疏解了物流訂單緊張的情況;從地區角度來看,東部地區因經濟情況發達,物流園區建設步伐較快,如山東(如山東地區,物流園區117個,在營的僅有86個,說明在建狀態、規劃狀態的物流園區數量較多,未來可進一緩解物流壓力)。最后,觀察物流行業的運輸方式,則多以公路為主,較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效率略低,未來物流行業市場持續擴大,規模效應較容易達成,成本下降較快,物流行業應積極部署鐵路、航空等路線的建設,以期提高我國物流效率。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