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商用化進程正在不斷加速的當下,作為5G建設主力的華為必然會參與到全球更多的5G建設項目中。
提到5G,人們討論的內容里一定少不了華為。憑借著在5G領域的突出技術優勢,華為在國際通信市場中的地位已經達到了歷史高位。從目前整體的市場覆蓋面上來看,華為的優勢成功涵蓋了網、端、芯三大核心板塊,而這些都是5G的關鍵領域。
在2018年全年,華為的總營收成功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在通信設備和智能手機方面均取得了極佳成績,手機總體出貨量突破2億臺,囊獲全球共30個5G合同,并有25000多個基站發往全球各地。要知道在2018年中,華為的業務開展過程中遭受了許多外界阻力,不然的話其營收會更高。此外,在5G商用化進程正在不斷加速的當下,作為5G建設主力的華為必然會參與到全球更多的5G建設項目中。
5G技術突破步入發展“無人區”
在3G時代,華為一直作為一個追隨者的角色,并沒有明顯的突出優勢。進入4G時代后,由于在技術和研發上的高投入,華為實現了一次大跨步,實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開始與國際大廠們齊步走,在國際通信市場擁有了更多話語權。而發展到5G時代,華為開始步入“無人區”,在5G領域實現了全面的彎道超越。并且,這種超越涵蓋了網絡、終端、芯片等方方面面。
回顧華為在5G上的每一次突破,能體會到過程中的一些艱辛。2017年11月21日,沃達豐攜手華為在意大利米蘭現網首次完成5G上下解耦技術驗證。2017年12月3日,華為3GPP5G端到端預商用系統榮獲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科技成果獎,是當時業界唯一的端到端5G預商用系統。2018年1月25日,德國電信、英特爾和華為共同完成全球首個5G新空口互操作測試,向2019年以華為和英特爾解決方案支持5G全面規模商用邁出重要一步。2018年1月25日,德國電信、英特爾和華為共同完成全球首個5G新空口互操作測試,向2019年以華為和英特爾解決方案支持5G全面規模商用邁出重要一步。
在網絡方面,從核心網到傳輸網、站點,華為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在技術上,華為在組網架構、頻譜使用、空口技術、原型機實現和外場驗證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5G試驗網的表現甚至大幅優于3GPP標準。在2018年的MWC上,華為展示了全球首款3GPP標準的5GCPE商用終端,這款終端分為低頻CPE和高頻CPE兩種。其中,巴龍5G01芯片是全球首款商用的、基于3GPP標準的5G芯片。而巴龍5G01芯片和5GCPE商用終端的推出,也使華為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具備5G芯片、終端、網絡能力的廠商。
5G芯片兩連發再度掀起熱議
目前,華為的業務已經在全球各國全面展開。1月24日,在北京舉辦5G發布會暨2019世界移動大會預溝通會上,華為接連發布了兩款核心5G芯片,受到全球通信界的極大關注。這兩款芯片分別是命名為華為天罡的5G基站核心芯片和命名為巴龍5000的5G終端的基帶芯片。
據悉,巴龍5000是全球第一個支持5G的3GPP標準的商用芯片組,理論上的傳輸速度高達2.3Gbps,并支持5G,跨所有頻帶,包括Sub6GHz和毫米波,提供一個完整的5G解決方案。此外,在本次會議上,余承東透露,在今年2月底的西班牙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將發布搭載巴龍5000基帶和麒麟980芯片的5G折疊屏商用手機。
相較于先前的4G網絡,5G帶來的不僅僅是在傳輸速率上的提升。在高速率之外,5G還有低時延和廣連接的特性,這些為物聯網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在不同垂直行業將會有各種新生應用,比如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制造、AR/VR等等。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此前發布的5G終端戰略顯示,華為將會推出聯接人和家的MobileWiFi、智能手機和5G路由、聯接物的5G工業模塊、聯接車的5G車載盒子,分別對應家、工業和車三個典型應用場景。
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將公司愿景改為“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取代了此前“共建美好的全聯接世界”。從愿景調整中,可以感受到華為的盤面變得更大,內容也變得更具體了。目前,華為在5G終端上已經擁有了相對完善的整體布局,涵蓋了5G應用的許多場景。全球超過160個城市、世界500強企業中的211家,選擇了華為作為其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
利潤率不高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從利潤率來看,近五年華為的營收利潤率均在10%一下,相較于其高額的總營收,這一數字顯得不是那么好看,這也是華為容易被外界詬病的一個地方。不過,站在客觀角度來看,華為利潤率不高還是有許多客觀原因可以解釋。
首先,眾所周知,華為長期以來在技術研發上是不吝投入的,投入的比例往往高達營收的10%以上。在近十年時間里,華為累計研發投入接近4000億元。而在2017年,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高達897億元,同比增長達17.4%。顯然,在研發投入上的高投入是華為利潤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不過,也正是因為在研發上的高額投入,使得華為能夠在5G時代,占領技術高地。在2019年1月15日和17日,面對國內外媒體的采訪中,華為創始人也表示需要為未來投入,賺取未來的利潤。此外,他還表示華為2018年在研發上的投入約為150到200億美元。通過數據可以發現,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仍在加強。
除了在研發上的投入外,華為的人力運營成本也不低。目前,華為旗下共有18萬名員工遍布全球各地。對于數量如此龐大的員工,華為在雇員費用方面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