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任正非:華為永遠不會造汽車,我們是做車聯網的模塊

時間:2019-01-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很少對外接受媒體采訪的任正非對“華為造車”的問題同樣給出了決絕的態度,“我們永遠不會造汽車。我們是做車聯網的模塊,汽車中的電子部分——邊緣計算是我們做的,我們可能會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

近日,很少對外接受媒體采訪的任正非對“華為造車”的問題同樣給出了決絕的態度,“我們永遠不會造汽車。我們是做車聯網的模塊,汽車中的電子部分——邊緣計算是我們做的,我們可能會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是它不是車,我們要和車配合起來,車用我們的模塊進入自動駕駛。決不會造車的。因此,我們不會跨界,我們是有邊界的,以電子流為中心的領域,非這個領域的都要砍掉。”

華為造車的消息最早要追溯到2015年6月,華為設計總監在微博上發了3張車標為“Honor”的汽車渲染圖,并且同時艾特奧迪和華為榮耀,讓外界一度認為華為要和奧迪一起造車。2016年9月底,奧迪、寶馬和戴姆勒聯合五家電信通訊公司——愛立信、華為、英特爾、諾基亞、高通成立了5G汽車通信技術聯盟,讓外界猜測華為在向汽車制造行業靠近。

2018年6月,又有報道稱華為將與汽車巨頭大眾奧迪合作,于2020年推出搭載5G聯網車型時,外界再次猜測華為將和奧迪一塊造車。

華為方面曾多次回應華為沒有進入汽車制造業和推出華為品牌汽車的計劃,此次任正非再次明確表示華為不會造汽車,并明確華為的邊界,也算是一種正面回應。

車聯網的模塊

任正非的明確表態,讓過去一兩年里媒體熱炒的“華為造車”聲音折戟沉沙,偃旗息鼓。

早在2013年底,華為就開始進軍車聯網,推出車載模塊ME909T。隨后的幾年,華為在車聯網業務上跟東風、長安、奔馳、奧迪、大眾、豐田等達成合作,引發了外界對于華為進軍造車領域的豐富猜測。

汽車市場的蛋糕這么大,華為怎么可能坐懷不亂?!任正非的正式表態,其實背后有清晰的戰略。

造不造車,對華為來說,既有利也有弊。不切入造車版塊,華為跟整個汽車圈都是朋友;如果造車,那么華為的車企朋友們都會將華為列為“友商”身份,競爭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影響到華為既有汽車業務。

目前看來,華為不會造車已成定論。

張利華曾在2002年呼吁華為應盡快立項3G手機,否則會失去巨大的市場機會,但任正非聽后,拍桌子說:華為公司不做手機這個事,已早有定論,誰又在胡說八道!誰再胡說,誰下崗。后面事情又發生了轉機,任正非帶頭開展自我批評,及時地糾正錯誤,不再固執堅持已見。2002年底,華為集手機立項討論會,張利華向高層匯報完之后,任正非情緒和緩地說:“拿出10個億來做手機!

2003年7月,華為成立手機業務部。如今華為從一個追趕者的身份華麗轉身,拿下全球手機市場14%的份額。面對百年汽車產業的大變革,華為真的不會為這個巨大的市場動心嗎?在華為沒有倒下那一刻,尚無定論。

今天任正非對造車堅決說“NO”也在情理之中。汽車行業的產業鏈遠比手機領域復雜,從產品的技術、零部件的采購、汽車制造廠商到銷售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都具有很高的門檻,造車不是王道,特斯拉這么多年還在虧損,造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華為沒有必要扭轉重心將自己推入泥潭。

成為車企轉型升級的賦能者

華為目前在汽車領域深耕的智能網聯領域,單C-V2X就是一個萬億市場,這是一個不弱于造車的大生意。在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海期間,華為在車聯網產業生態峰會上首次對外解讀C-V2X車聯網的戰略,發布了首款的商用C-V2X解決方案RSU(路邊單元)。為進一步拓展市場,華為還聯合長安汽車、一汽集團、上汽集團、比亞迪等車企及Tier1供應商博世聯合發起“車聯網C-V2X合作生態圈”。

車聯網才是華為明確的戰略目標,在2013年,華為便推出了車載模塊ME909T,并承諾今后每年會投入上億元用于與車聯網相關的研發。從目前華為的合作伙伴來看,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等傳統主機廠都被華為“收入囊中”,憑借自身在5G、AI、芯片能等領域的優勢,華為與車企密切合作,拓展其在車聯網的研究和應用,在滿足車企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升級之中,扮演著賦能者的角色。

車聯網的模塊

深耕車聯網,布局自動駕駛芯片

車聯網的模塊

車聯網作為實現自動駕駛的基礎,當根基鋪展到一定程度,華為的自動駕駛布局也就逐漸浮出水面。近年來,華為開始進入頻繁的測試期,不斷聯合全球各地企業進行基于5G、C-V2X的自動駕駛測試。

華為正以芯片切入自動駕駛領域。2018年10月,華為在年度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一款能夠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計算平臺—MDC600,據華為公布,MDC600符合最高級別的車規標準,即ISO26262ASIL-D級別標準。

當前圍繞自動駕駛芯片領域展開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華為必將與英特爾、英偉達、高通、恩智浦等芯片巨頭公司短兵相接,在全球范圍內,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市場已經這幾家公司瓜分。在國內市場,百度的“昆侖”、阿里的“平頭哥”以及獨角獸企業地平線都劍指自動駕駛芯片。即便市場競爭環境惡劣,華為不愿做特斯拉,而是英偉達。

如今,全球汽車產業增速放緩,服務市場快速增長,在此局勢下,傳統車企向服務轉型,與傳統的TSP服務商、OTT行業競爭成為大勢所趨。車企如何順應大勢發展,華為又如何直接觸達汽車應用場景,正成為華為與車企合作的關鍵利益點。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