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海爾與科思創在青島簽署合作協議,雙方確定依托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成立“海爾-科思創數字化聯合實驗室”。這是繼2017年簽訂全球戰略合作協議之后,雙方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升級。據悉,海爾將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COSMOPlat,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對科思創進行賦能,結合并優化其發泡料模型,快速生成發泡料方案,以優化生產工藝,解決用戶個性化需求,提升個性化訂單率。
此次合作將為化工制造業提供數字化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有助于科思創實現由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升級,并針對化工業升級需求,打造行業升級模板,幫助更多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同時,也為海爾在技術改造與供應鏈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從工廠改造升級到優化生產環節,再到滿足個性化需求,海爾為中國化工制造業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模板。
德勤發布相關報告指出,中國化工企業的數字化成熟度不高,相較于歐洲化工業的數字化程度,尚處于早期的數字化應用階段。而對于傳統化工行業來說,數字化轉型關乎許多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
事實上,在推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化工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源于投資回報率無法界定與明確,尤其在平衡資源投入到設備改造、研發、新裝置建設與數字化建設的局面中,數字化轉型方面難以判斷。但不可否認的是,數字化意味著可以使用技術提質增效、降低成本,并帶來超出經濟價值的社會價值,形成支撐企業長遠發展的競爭力。
隨著“海爾-科思創數字化聯合實驗室”的設立,雙方將深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交流,并在產業賦能、工藝優化等方面展開一系列合作,無疑將為化工業轉型升級提供案例與樣板。根據合作約定,海爾COSMOPlat將通過平臺賦能,在生產線數據獲取、在線質量監測、數據分析和挖掘以及工藝流程優化等多個領域,提供針對工廠、工藝、用戶等價值鏈的系統解決方案,在實現聚氨酯發泡生產持續改進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而科思創將針對海爾工廠發泡工藝,進行大數據分析、建模、優化、決策,改善發泡質量,降低成本。
對此,海爾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個開放的多邊交互共創共享生態平臺,海爾COSMOPlat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大規模定制模式,可跨行業、跨領域、跨文化復制,是具有全球普適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此次與科思創的合作無疑將為海爾的智能制造之路注入化工數字化的關鍵創新力量,我們對未來數字化引領智能生產的突破性發展充滿信心。”
科思創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化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將有助于推動科思創的數字化研發進程,同時,“雙方將通過共同探索聚氨酯發泡相關的數字化技術解決方案,進一步推進家電、建筑、汽車等行業智能制造的發展”。
海爾COSMOPlat大規模定制模式將用戶、企業、伙伴聚集在一個平臺上進行整合,促進了工業全要素的聚集、共享、協同,很好地解決了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諸多痛點。一方面,建立與用戶的持續互動、甚至是終身互動的關系,解決了用戶需求持續變化的難題;另一方面,建立了開放的制造生態,由各攸關方共同設計、制造;再者,解決了用戶個性化需求與企業規模化制造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在人單合一模式指導下,海爾率先開啟了物聯網時代的生態品牌建設。目前,COSMOPlat已通過生態圈模式與七大模塊互聯互通,賦能衣聯網、食聯網、農業、房車等15個行業物聯生態,踐行跨行業、跨領域生態賦能,提供大規模定制社會化服務,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