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出穩中向好態勢,全國油氣和主要化學品供需基本平穩,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了積極進展,價格總水平漲勢趨緩,對外貿易快速增長,行業盈利能力持續增長。
具體來講,僅2018年上半年,我國石化行業利潤總額就突破了486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6%,主營收入利潤率達7.56%,同比提高1.72個百分點,這對于社會資本的持續投入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
實際上,我國石化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多重挑戰。比如,產能過剩狀況尚未根本改變、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資源制約日益嚴峻、環境要求越來越嚴格等。此外,油價震蕩、企業限停產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也對石化行業的長遠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面對難得機遇和多重挑戰,我國石化行業目前正開展新一輪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大石化企業正不斷加大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力度,重點圍繞創新驅動戰略和綠色發展戰略,來積極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積極借助多種技術,加快企業朝著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速度。
在多種前沿技術中,大數據所起到的作用尤其值得重視。從總體來看,石化行業具有多環節、多地域特色,各環節的優化是大數據在石化行業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一大作用。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大數據可以應用于供應鏈優化、庫存管理、資金統一管理和生產監管優化等多個環節。
通常來講,石化生產過程是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過程,影響該過程的因素多種多樣,機理十分復雜,難以用線性手段描述和精確方程表達。通過大數據分析,石化行業生產人員就可以從中發現某些異常,這對于安全生產而言意義重大。
具體來講,石油開采人員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加快推動油田數字化進程,并在油氣生產機械上利用大數據來提升開采效率。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深度挖掘,以往被忽視的、不易發現的、“隱藏”的數據被利用起來。利用大數據實時監測電潛泵、探測儀器等的工作狀況,油田開采人員可以提前安排維修或者更換設采掘設備,以此避免因設備停運而造成的損失。
與此同時,大數據技術還可以提升地下油田探測數據的準確性。在人工下井探測數據時期,地下石油等產品的儲量探測全靠人力進行,數據記錄不方便而且容易損毀。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加上現代化的油氣采掘裝備,使機器能夠探測不同地層的油氣儲量,進而提升油氣探測數據的準確度,進而獲得較為豐厚的經濟效益。
當前,我國石化行業產業結構還是低端的、同質化的,石化行業要想實現綠色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石化企業創新能力距離“領跑”還有較大差距,核心競爭力還需進一步提升。為了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除了大數據以外,加快將云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運用于石化行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也同樣重要。
在此過程中,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多角度推動綠色發展方式變革并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都可以在不同層面上推動石化行業向著智慧化、現代化方向轉型升級。今后,相信在政策、資金、技術等多種利好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石化行業發展將取得累累碩果。
可以預見,隨著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石化產業的深度結合,大數據等技術將不斷推動傳統石化行業完成新舊動能的轉換,實現更加全面的感知、更加快捷的反應和更加智慧的決策,以此翻開石化行業發展新篇章!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