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產代替 MCU成最大突破口

時間:2019-01-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微控制器(MCU),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單片機,是今天電子產品的心臟,被廣泛地應用到消費和工業電子產品中。小到體溫計、無線充電器和智能手環,大到數控機床、機器人和汽車,都有MCU的身影。

微控制器(MCU),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單片機,是今天電子產品的心臟,被廣泛地應用到消費和工業電子產品中。小到體溫計、無線充電器和智能手環,大到數控機床、機器人和汽車,都有MCU的身影。

隨著物聯網和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未來MCU的市場需求將有爆炸性的增長,前景看好。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國產MCU是最有機會突出重圍的一抹朝陽。

MCU未來的機會在中國

首先,MCU應用“定義權”在中國。不管從消費類的玩具、手機周邊、家居家電,到工業類的電機控制、汽車電子、無線通訊,甚至物聯網、人工智能,在中國都有大量的開發團隊和配套的支持體系,以及廣泛的消費群體和應用場景。這使得MCU產品及方案的“定義權”逐步移到中國來,而這是本土MCU廠商生存成長的天然土壤。

其次,中國有距離和服務理念方面的優勢。本土的MCU廠商及其員工,已經習慣了“今日事今日畢”的高效的行事風格,堪比外賣訂餐的便捷。這一點在全球其他電子行業市場是難以想象的。

現階段的理性思考

總體看國產MCU,不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技術先進性,都無法和國外企業相比。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目前占據的主流市場還停留在8位MCU,占比50%左右。16/32位MCU占比分別為20%左右。這意味著,國內MCU應用領域多集中在低端電子產品,中高端電子產品市場還在外企手里。

在我國MCU企業中,生產32位通用型MCU的企業屈指可數。我們看到,除了兆易創新、靈動微電子之外,其他企業,比如華大半導體、航順和致象爾微電子等,只有若干種通用MCU芯片。

技術上,多數國產MCU企業還是依靠ST的生態環境,甚至很多企業產品定義的編號也與ST類似。比如,STM32F103是最流行的32位ARMM3MCU,現有大約20款產品。

國內某企業生產4款常用的產品,與ST的管腳兼容。這樣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進入市場,尤其在市場缺貨和價格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但是,這樣的做法,會面對芯片硬件和支撐軟件等領域的侵占知識產權風險。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演進,政府也會更加重視這個問題,外企打擊盜版的意識和決心也會越來越大。

生態環境建設上,多數國產MCU企業還停留在開發板、燒寫器和基礎固件庫上,至于開發環境(IDE)、RTOS和中間件,依舊依靠第三方更高層應用的支撐,比如物聯網、專業算法庫、行業應用以及大學計劃。值得稱贊的是,宏晶電子和兆易創新支持舉辦了一些高校電子大賽,推動國家人才培養發展。雖然靈動微電子支持華為liteOS物聯網操作系統、IAR和KeilARMIDE,但是與MCU外企大廠依舊相距甚遠。

國產MCU要走向國家舞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向百億級的物聯網設備市場,MCU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給了國產MCU發展和騰飛創造了絕佳的切入點。

國產MCU廠商崛起打破壟斷

隨著物聯網興起,電子產品智能化需求越來越多,傳統產業升級已經迫在眉睫,電子產業急需MCU廠商提供更多更好的創新型設計方案。隨著電商時代到來,渠道的扁平化,傳統芯片代理商已經無力投入日趨復雜的方案設計,行業日趨細化和深入,傳統的方案商已經轉型成產品提供商,應用設計方案的重任再次落在MCU公司身上。

當今的MCU市場,隨著各大原廠的不斷擴大收購合并與日新月異的創新,國內外自主研發IC的小型企業已明顯感受到威脅,怎么樣在幾家獨大的局面上分到一杯羹不被消滅已經成為各個研發企業的重心思考。

讓幾家獨大企業自己慢慢瓦解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今年“收購潮”的到來,未來MCU市場的競爭必然加劇。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型IC企業勢必要精細自身業務并調整內部運營,才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突圍過后能否堅持住是考驗

以細分為導向,以時效和價格為驅動的突圍,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競爭只會更加殘酷和激烈。追求長久發展的企業,必定要具備長遠的目光,緊跟市場的發展步伐,精細化服務客戶,以差異化發揮產品的最大競爭優勢。

作為中小型自主產權企業,應找準自身的定位,以市場需求為先,對產品及服務進行不斷調整和創新,完善產品,實現產品的標準化、規范化,并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隨著產品更新換代和新興應用的快速發展,未來32位MCU是市場主流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國內MCU廠商在未來想要長久不衰生存,除了要著眼于國內現下市場,不斷提升市場份額之外,還得在技術上多加鉆研學習,讓自身產品與市場主流接軌。只有這樣國產MCU才永遠不會被市場淘汰,也只有這樣國產MCU才能騰飛。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