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上半年的中興事件,到年末的華為孟晚舟事件,以及高通和蘋果兩大巨頭間的專利之爭,2018年真是一個“多事之秋”。從光通信行業2018年中摘取出十大數據,通過它們梳理整個行業的2018年,并展望即將到來的2019年。
華為2018年總營收突破7000億人民幣
11月30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對外宣布:華為2018年總營收將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17%左右。這一營收數據表明華為正式成為一家千億美元企業,成為繼蘋果和三星后,全球第三家邁入千億美元俱樂部的電子公司。雖然今年以來,華為陸續被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禁止參與其國內的5G建設,但這仍舊抑制不住華為迅猛的增長勢頭。
提起國內的企業,人們總愛把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互聯網三大巨頭掛在口頭上。可事實上,近幾年來,華為一家的年營收已經比BAT三家總和還要多。2018年恰好是華為成立30周年的年份,在30年之前,華為還只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公司。而在30年后,華為營收突破7000億人民幣,并且就目前來看,華為的增長勢頭并未見消退,未來成長令人期待。
中興罰款14億
美國東部時間4月16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對外宣布,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整個禁止時間長達7年,一直持續到2025年3月13日。官方出示的理由是,中興違反了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的制裁條款。最終,中興通訊被迫更換了全部董事會成員,并交出了高達14億美元的天價罰款,美國才撤銷禁令,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價。
中興遭受制裁這一事件,在國內持續發酵,引起了整個社會的熱議,中國在芯片制造方面的短板顯露無疑。因此,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強化內功修煉,補齊在核心工藝、技術上的短板,才能擺脫被國外掣肘的局面。
光器件巨頭合并II-VI宣布以32億美元收購Finisar
美國當地時間11月8日,來自美國的工程材料和光電元件的全球領導者II-VI公司和光通信全球技術領導者Finisar公司宣布雙方已達成最終合并協議,II-VI公司將以現金和股票交易收購Finisar,股權價值約為32億美元。該項收購一經曝光后,瞬即引起了整個光通信產業界的熱議。
針對II-VI收購Finisar這一事件,業界中流傳得最廣的說法便是:無源老大吞并有源老大,可見這兩家企業在行業中的強勢地位。隨著通信建設的不斷發展,特別是5G建設工作的推進,行業集中化進一步提升,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成為廠家們進一步的發展方向。
中國鐵塔534億融資成就2018最大IPO
2018年8月8日,中國鐵塔正式在港交所敲鐘上市。在這次IPO中,中國鐵塔凈融資為534億港元,折合約69.2億美元。通過這次IPO,中國鐵塔一舉超過此前小米的融資,成為今年港股募資規模最大的一宗IPO。除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外,包括高瓴資本、阿里巴巴均參與了入股投資。
在中國鐵塔正式成立前,國內通信行業重復建設的現象十分嚴重,雙塔并立、三塔林立的情境隨處可見。隨著4G、5G建設的到來,通信建設成本大幅上漲,高昂的建設成本成為了電信運營商們必須正視的難題,也是當前5G建設所面臨的最大阻礙。而中國鐵塔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其成立的初衷是為運營商們提供通信服務設施,整合資源節省建設成本,并為運營商們的通信服務提供保障。
2018-2025年全球帶狀光纜年復合增率達到8.9%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TheInsightPartners發布的全球帶狀光纜市場報告稱,在2018至2025年之間,全球帶狀光纜市場在預測期間將以8.9%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并在2025年規模達到43.703億美元。該報告中指出,云技術、大數據、物聯網是促進全球帶狀光纜需求穩定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帶狀光纜通常用于室內應用,如電信機房,數據中心,建筑物和服務器等等。與戶外應用相比,室內應用的損壞風險較低。未來,數據即使傳輸的技術需要高帶寬的媒介進行傳播,帶狀光纜有助于實現高帶寬的需求。
5G商用化加速傳輸速度是4G的100倍
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網絡的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十Gb,可以達到4G網絡傳輸速率的100倍,一部超高畫質電影可在1秒之內下載完成。目前,全球各國均在大力推進5G建設。
從通信技術過往的歷史來看,傳輸速率的每一次提升都會給整個產業帶來巨大影響。而5G的到來,將會給物聯網帶來發展機遇,其潛在的影響之大,目前還難以估量。
35億美金5G天價訂單花落諾基亞
美國時間7月30日,諾基亞宣布與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T-Mobile簽署了一份價值35億美元的5G網絡協議,推動T-Mobile5G業務在全美的大規模部署。這是截止到當時全球公開的最大一筆5G訂單。
目前,全球電信設備市場呈現出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分別為來自國內的華為、瑞典的愛立信和芬蘭的諾基亞,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華為以28%的市場份額占據了榜首地位。早2015年時候,諾基亞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公司,進一步壯大了自身實力,成功轉型成為全球第二大的通信設備運營商。由于5G的到來,通信設備市場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周期,這些跨國巨頭間的競爭也變得更為激烈。
2018中國光纖產量或超4億芯公里
據統計,2017年全球光纖產量達到到5.61億芯公里,我國光纖光纜需求量占到全球份額的57%左右,2017年中國光纖產量達到3.64億芯公里,份額占比已經超過全球市場六成,是名副其實的光纖光纜大國。隨著5G建設的推進,光纖光纜迎來的一輪新的增長期,2018年國內光纖總產量有很大幾率突破4億芯公里。
光纖是用來制作光纜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光纜中實際承擔通信網絡的材料。光纖按光在光纖中的傳輸模式可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兩種類型。單模光纖是指纖芯直徑較小,只允許光用一種模式傳播的光纖。單模光纖帶寬大,通信距離遠,對光源要求高。多模光纖是指纖芯直徑較大,允許光以多種模式傳播的光纖。多模光纖帶寬窄,通信距離短,對光源要求低。
隨著5G建設的大力推進,給光纖光纜帶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不過,就整個產業而言,國內在光纖光纜產業結構并不完善,特別是在偏產業上游的光纖預制棒領域欠缺核心競爭力,這也是未來的一大突破方向。
4G成本尚未收回5G建設成本破萬億
5G無疑是近年來行業中關注度最高的焦點。目前,整個社會都對5G的到來充滿期待。數日前,工信部通信科委常務副主任韋樂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預估5G投資規模將達到1.2萬億,且投資周期可能會超過8年。
5G建設帶來了海量光纖光纜的需求,同時,也對光纖提出了高承載容量、高連接密度的進一步要求。此外,5G網絡建設將直接推動光模塊用量的增長,5G組網中對光模塊的傳輸速率也有更高要求。在天線方面,有源化是未來天線的發展趨勢,這意味著天線的下游客戶將由運營商轉變為基站設備商。
目前,整個社會對于5G的聲音很強烈。不過5G建設成本高昂,也是運營商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5G到來開啟400G時代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網絡帶寬的需求呈現出激增的態勢,100G已經開始感到吃力。為了緩解數據傳輸上的壓力,以單載波200G/400G為代表的超100G相干傳輸成為了焦點。國際知名分析公司CignalAl曾預測:到2020年,超100G技術將占據光網絡帶寬近三成的市場份額。
目前,國外以Facebook、Google、Amazon為首的企業均在大力推進自家數據中心向400G升級,國內數據中心則稍顯滯后。不過,隨著流量的增長,400G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國內以光迅科技、海信寬帶、中際旭創等光模塊廠家都在強化相關布局。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